首页 / 宋词 /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悲歌击筑——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平仄:平 平 平 平

拼音: bēi gē jī zhù

悲歌击筑释义

【悲歌击筑】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登车不顾而去。见《史记·刺客列传》。后以“悲歌击筑”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宋陆游《老将》诗:“百战西归变姓名,悲歌击筑醉湖城。”亦作“悲歌易水”。清丘逢甲《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诗韵》之二:“悲歌易水无豪侠,买骨金臺有钝駑。”

悲歌击筑用户点评
tx
宝贝小猫猫

“悲歌击筑”之诗,起句有警报之意,表达出作者对于江山更迭的忧虑之情。曲调凄迷而凝重,如江水滚滚,唤起历史变迁的真实。歌声中透露着对生活的怜爱与厌恶,感慨之情溢于破篱之外。音节温煦,似大河承载北风,使人心思沉溺其中,深感离情别绪的薄凉。

2025-04-30 16:45:26
tx
angelleai

“悲歌击筑”乃一首曲子,旋律悲凉而深沉。句首之“悲”,言咏者心生愁苦之情,引人入胸臆之境。而“歌”,乃啸咏之意,使思绪付诸情感之中。击筑者,借物寄情,以音律抒怀。咏史之风,反映出古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怀。

2025-04-30 16:17:20
tx
GoldenEagle

探究诗句“悲歌击筑”,在悲歌与击筑的融合中,传递出对生命的疑虑和哀思。拨弦之音宛若蓝花飘颻,回响残酷岁月的悲愁。其旋律悠扬,宛若长笛啼鸣,让人陶醉其中,重温离情别绪。笛声曼妙而平稳,宛如瀑布之流注入心田,爱恨情仇尽收其中,令人如痴如汤,心无旁骛。

2025-04-30 16:14:38
tx
WhisperingDreams

悲歌命曲之人,当乃有骨有肉者,直抒己见之曲,方可达彼天人之交。传世之曲,情感如泉涌,气响如雷鸣。然非经年沉淀与心境积深,又何以达到深情取佳韵之境界哉。今世之人,宜向命曲者求其经济,切莫虚浮之辈自恃弹奏成材,则悲歌击筑何其快哉?

2025-04-30 16:10:13
tx
StarsintheSky

论“悲歌击筑”一句,融汇悲伤之情与悲愤之志,展现出对逝去岁月的无尽怀念。此句以“悲”为音律,旋律流转间,凝聚着久别的苦痛。抚琴人双手击弦,才能诉说心中的哀思,借乐器之音载道人之悲愤之心。发声入音,疾徐交替,宛如暮鸟流离,使人为之动容。

2025-04-30 16:00:57
tx
浪漫的邂逅

高山流水之曲,可成雅乐;独角吹箫之声,可为娱人耳目。惟悲歌击筑,专为慰人心灵。六艺之中,音乐又会顷刻震慑人心。大音希声于寂寞之处,悲情于风雨之夜。如此巧妙之曲,才知音情,方可倾听那一场心随音移的自我救赎。

2025-04-30 15:16:31
tx
情意绵绵

悲而不苦,忧而不伤,此曲之所表明也。曲调磷磷,如风吹竹叶般的悠扬之音,似被阴云笼罩的古乐,使人心非常灰暗。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慰藉和希望。作者以心灵之音,言史与怀,留人几许唏嘘之思。与其说是一曲悲歌,不如说是一种对命运的呐喊与脆弱之音。

2025-04-30 14:02:41
tx
繁花似锦

以悲歌击筑,其音节推进之感能使人思绪纷飞、心灵悲戚。此诗表达对过去岁月的追忆,见证了岁月之残酷以及人类的衰败。作者以笔触吟咏悲伤,声音如鸟在林间婉转,直诉心灵满溢的忧伤之情。两者相得益彰,凝聚着文人因岁月逝去而心生纷念之感,引人倾听其中,触动心弦。

2025-04-30 14:00:08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