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仄 平
拼音: xiǔ mù fèn qiáng
【朽木粪墙】见“朽木粪土”。
孔子所言“朽木不可雕也,粪墙不可啄也”,触类旁通,与耶稣上十字架、贯穿心口等形象相似,宛如悲天悯人之叹。在评者看来,此句透过朽木粪墙之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绝望与对人性的忧虑,有一种刻骨铭心的震撼力。
朽木这一形象,传达出了衰败、堕落的意味。木材经历了岁月变迁的洗礼,颜色变得暗淡,纹路粗糙,仿佛承载着时间的无情打击。朽木与粪墙的并列,形成了生活的最底层、最肮脏之物。这样的对比,给人深刻的感触。
粪墙象征着社会底层的贫困和落后。它是一种粗制滥造、丑陋不堪的建筑物,常常出现在贫穷的农村中。是贫困的象征,也是对现实的嘲讽。鲁迅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的不满和对底层命运的关怀。
朽木粪墙之诗,字字饱含忧伤之意,诗中以朽木与粪墙为象征,气温忧伤中见离愁别绪。众多没落贫穷人生的缩影,用其象征意义表达,使读者为之感同身受。通过粗糙形象盖垄而出的内涵,使之俨然一幅画境,带来了万千思绪和情感。
这句诗的韵律简洁而有力,符合现代汉语的一些韵律规则。诗句的开头是一个单音节词“朽”,配合上文所述的意境来看,这个单音节的词语仿佛一锤定音,使整个诗句充满了冷峭的气息。而“木”和“粪”的发音相似,产生了一种音韵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句中腐朽与丑陋的形象。
这句诗言简意赅,字面上描述了一种衰败的景象,却在读者心中唤起更广泛的联想。它在简短的几个字中蕴含了对社会、对人性的不满之情,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作者激烈的批判精神。
诗句中的“朽木”和“粪墙”,是作者借景抒发对社会现状的愤懑之情。以视觉形象描绘现实,使人联想到社会贫穷、环境恶劣的老旧村庄。依靠朽木和粪墙寄托出整个社会的破败与落后,自有一股激烈的社会批判之势。
“朽木粪墙”可以视为鲁迅作品中一抹独特的暗黑意境。诗中以枯竭的景象表现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映射出了中国旧时社会的阴暗面。强烈而深邃的意境从这句简洁的诗句中蔓延开来,给人以一种深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