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下平十八尤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qiū gù lěi lú dí xiāo xiāo
【秋】1.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a.指秋收、秋耕、秋播;b.指三年)。~高气爽。 2.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 3. 指一年:千~万代。 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5. 姓。 6.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
【秋】〔古文〕龝《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又《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又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輕重
【故垒】垒;旧堡垒。《晋书·李矩传》:“刘聪遣从弟畅步骑三万讨矩,屯於韩王故垒。”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清方文《赠马嘉甫》诗:“故垒那能巢玉燕,明珠犹自握灵蛇。”梁启超《过渡时代论·过渡时代之中国》:“其一老朽者流,死守故垒,为过渡之大敌。”
【芦荻】荻。唐杜荀鹤《溪岸秋思》诗:“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明梁辰鱼《浣纱记·伐越》:“潜身芦荻,父怨方酬魂未返。”汪曾祺《岁寒三友》:“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典
【萧萧】◎萧萧xiāoxiāo(1)[whinnyandneigh]∶形容马嘶鸣声马鸣萧萧萧萧班马鸣。——唐·李白《送友人》车辚辚,马萧萧。——唐·杜甫《兵车行》(2)[sough;whistle]∶风声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风萧萧(3)[desolate]∶冷落凄清的样子(4)[thin]∶[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漢
【萧萧】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唐刘长卿《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宋王安石《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杨子畏,居于泗水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2.萧条
萧萧芦荻秋,这个描述总让我联想到秋天里那些高高在上的芦苇。它们就像是一个个细长的身影,优雅地摇曳着,仿佛在告诉我们秋天的到来。而且这个季节,芦苇的颜色也是那么迷人,让人看了就觉得心情愉悦。这种韵味,简直让人想躲在芦苇丛中,享受一场完美的秋天。
故垒萧萧芦荻秋这句诗选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赤壁》。垒,指城墙;萧萧,形容声音洪亮而悲凉;芦荻,表示江湖的草木风景;秋,指季节表明景色凄凉、萧索。此诗以“故垒”引出断壁残垣,萧萧芦荻预示此处早已人去楼空。景色凄清,富有岁月沧桑之感。
这句诗九个字说明一个秋天的景色,太霸气酷了!故垒萧萧,仿佛是个古老的城堡,感觉里面传来萧瑟的风声;芦荻秋,就像是一片片金色的海洋,摇曳着迎接秋天的到来。整句诗给人一种安静而又独特的感觉。
这首诗用了很多形容词来描绘故垒,城堡中的草草草! 萧萧萧!嗯,诗人大概饿了,要不然他怎么会觉得草布满整个城堡。说实话,草长这么高,也不怕被刮得腿软哦!诗人,你是不是站太久了?
被这一幅美丽的景色所震撼,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战争中。城堡的守卫人们肃穆而又坚定地凝视着远处的敌军,这正是秋天的意境啊。芦苇在秋风中荡漾,给人一种柔和而富有生机的感觉,真是诗人的眼睛太厉害了!
作者以“故垒”开篇,不仅以垒墙残垣作为具象形象,更借以喻示人生之残破和岁月的变迁。而所谓“萧萧”,字音萧散,暗示了秋风凄凉、悲凉之意,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时光荏苒和世态炎凉。再者,“芦荻秋”描绘的是自然景象的残破凄凉,足以映衬出作者内心的悲凉感叹和对世事无常的反思。此句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寓意深远。
故垒萧萧的抒写手法巧妙紧凑,字音时出,能让读者一听此节诗便立即联想到秋天的枯萎景象。草木折落,声如嘘纩。这不禁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孔子曰:“秋实在吾身。”正是因为对秋物性的熟悉,才造成了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
整首诗通过简短的文字,刻画了一个寂寥、凋敝的环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入思考和对生活的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