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zǒu huáng hé dōng míng
【走】1. 行:~路。~步。 2. 往来:~亲戚。 3. 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 4. 往来运送:~信。~私。 5. 离去:~开。刚~。出~。 6. 经过:~账。~内线。~后门。 7.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 8. 失去原样:~形。~样。 9. 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 10.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
【黄河】◎黄河HuángHé[theYellowRiver(HuangheRiver)]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亿吨入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上源卡日曲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晋成公绥《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於黄河。”《明史·河渠志一》:“黄河,自唐以前,皆北入海。”魏巍《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你还会看见黄河,奔腾不羁的黄河。”
【东溟】◎东溟dōngmíng[TheEasternChineseSea]东海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东溟】1.东海。南朝宋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元天高北列,日观临东溟。”唐李白《古风》之十一:“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一·潮汐》:“若言岸势逼,则东溟自定海吞餘姚、奉化二江,侔之浙江,尤甚狭迫。”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词:“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2.犹东洋。指日本。陈三立《辛丑七月登焦山作》诗:“二客东溟秀,谐戏俯急湍。”自注:“谓日本结城琢、中村兼善。”
意境上,黄河的奔流和东溟的广阔映衬出大自然的壮美与磅礴。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呼应了鲁迅其他作品中的写实精神,令人感慨万千。
“黄河走东溟”这句诗,韵律铿锵有力,如黄河奔腾之势。诗人运用了描绘自然景观的手法,以生动的形象勾勒出黄河奔流东海的景象,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境独特,通过少而精的文字,却能勾勒出壮丽河山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慰藉。
诗人运用“走”而非传统的“流”用词,使意象更加鲜明,在语言上即刻引发读者想象。
总体而言,这句诗语言简洁明快,诗情兼具,充满了对自然和情感的细腻描绘,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听说黄河走东溟是因为它心里有个小目标,就是想去见见黄海老总
这句诗是不是表达了对变化的态度呢?黄河走东溟,东溟本来就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哎,说不定黄河也是想变得更神秘一些呢。就像变成了东溟,谁也不知道它在东溟会经历哪些事情。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困惑和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这也正是生活的魅力啊。
在用词上,黄河、东溟等象征性词汇,巧妙而准确,展现了多元化的地理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