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风 / 三都赋

兼二仪之优渥——三都赋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jiān èr yí zhī yōu wò

兼二仪之优渥释义

【兼】1. 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旬(两个十天)。~程。~并。  2. 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而有之。~收并蓄。~顾。~职。~任。~课。

【兼】〔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又姓。《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二仪】1.指天地。三国魏曹植《惟汉行》:“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周书·武帝纪上》:“二仪创闢,玄象著明。”明王慎中《游白鹿洞》诗:“境闲百虑空,意愜二仪广。”清钮琇《觚賸·石言》:“二仪之英,五材之精,在地为石,在天为星。”2.指日、月。南朝陈沉炯《陈武帝哀策文》:“二仪协序,五纬同符。”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二仪运而出没,五纬随而起伏。”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优渥】雨水充足。语本《诗·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霢霖,既优既渥。”汉焦赣《易林·噬嗑之恒》:“白鹤衔珠,夜食为明,膏润优渥,国岁年丰。”明张居正《贺灵雨表六》:“臣等叨依禁从,快睹嘉禎,愧无涓滴之酬,喜有优渥之霈。”2.优裕,丰厚。汉班彪《北征赋》:“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三国志·蜀志·邓芝传》:“孙权数与芝相闻,餽遗优渥。”《陈书·沉众传》:“高祖以众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赏赐优渥,超于时辈。”叶圣陶《一个青年》:“一要感谢这样优渥的赠与,二要赞美这样超妙的书法。”3.优厚。指待遇好。晋李密《陈情表

兼二仪之优渥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