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zài jūn jù sòng shǐ liáng tíng
【在】1. 存,居:存~。健~。青春长~。 2. 存留于某地点:~家。~职。~位。 3. 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乎。事~人为。 4. 表示动作的进行:他~种地。 5. 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逃。~望。~握。~理。~朝(cháo )。~野。~世。 6. 和“所”连用,表示强调:~所不辞。无所不~。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君】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 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 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典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俱】1. 全,都:百废~兴。声色~厉。 2. 一起;在一起:~乐部。君与~来。
【俱】《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送使】唐代属州输送与节度、观察使府的赋税,谓之“送使”。《新唐书·食货志二》:“﹝宪宗﹞分天下之赋为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宰相裴垍又令诸道节度、观察调费取於所治州,不足,则取於属州;而属州送使之餘与其上供者,皆输度支。”《资治通鉴·后晋天福元年》“凡财赋应留使之外尽将取之”元胡三省注:“唐制,诸州财赋为三:一、上供,输之京师,以供上用也;二、送使,输送於节度,观察使府;三、留州,留为州家用度。”
【凉亭】aacute;ngtíng[kiosk;pavilion;summerhouse;waysideshelter]常建在花园或公园中的开敞的纳凉亭榭或亭子,常由柱子支承屋顶建造
【凉亭】。1.供行路人避雨或休息的亭子。唐杜牧《醉倒》诗:“日晴空乐下仙云,俱在凉亭送使君。”明陆采《明珠记·由房》:“炎威,炙损娇姿,怎如和我凉亭共戏,醉荷风碧簟相依。”夏衍《秋瑾传》序幕:“右手是凉亭的一半,横断舞台的是一条破碎残败了的石板路。”2.元代皇帝巡幸时驻跸之处,有东西二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内。元周伯琦《立秋日书事》诗之三:“凉亭千里内,相望列东西。”
用词简洁而有力,表达了人们团圆时的喜悦与愉快,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温暖与宁静。
这句诗很有意境啊!凉亭就是个不咸不淡的地方,送使君就是为了给他送行嘛。那是不是说明这个使君要去很远的地方呢?再说俱在凉亭,这是要几个人一起送啊?难道是个重要人物,有一群人跟着送?嗯嗯,感觉挺高大上的样子。不过要是我,大概只会说一句:“祝使君一路顺风,平安到达。”
俱在凉亭送使君,令人不禁怀古之情。凉亭虽消逝于岁月长河,其音容早已永恒流传。这首诗用凄凉的笔墨勾勒出使臣离别时的场景,令人情感激荡。诗人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凉亭的壮丽景色,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离别之难。
这诗好深沉啊!凉亭是个寄托思念和离别的地方,让人不禁感慨万分。送使君呢,就像是送走一段忘不了的回忆。或许在凉亭里说再见,就能让人内心的痛苦得到一丝宽慰。要是我,可能就会轻轻地说:“拜拜,别哭啊!”
诗句意境优美高远,所表达出的别离之情饱含深情厚意。诗人以凉亭为背景,凭借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将别离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引起读者共鸣,让人对离别之苦产生共鸣,诗情画意纯美动人。
凉亭不仅是送使臣的场景,更是整个诗歌氛围的一部分。诗人以凉亭为背景,渲染了诗中的别离情感。凉亭在诗人笔下仿佛成了一个无声的参与者,静静地守望着离别的一幕,扩大了诗歌的意境,让读者情感更加深沉。
通过凉亭和送别使君这一形象,诗人将一种抒发情感的倾诉娓娓道来。使得整个诗句充满了沉郁而深情的色彩,给人留下一种深深思考和回味的余韵。
俱在凉亭送使君这句诗,韵律流畅婉转,如同乐曲在空中跳跃起舞,让人顿感身心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