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送梓州李使君

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

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bǎi shù miǎo zhòng quán

树杪百重泉释义

【百】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  2.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百】〔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又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又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又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又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

【树】1.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2. 种植,培育:~艺(“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3. 立,建立:~立。~敌。  4.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梅花。  5. 姓。

【树】〔古文〕《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殊去聲。《說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于水,木樹根于土。又《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又《揚子·方言》牀謂之杠。北燕、朝鮮閒謂之樹。又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又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于氏。後改爲樹氏。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

【杪】1. 树枝的细梢。  2. 指年月或四季的末尾:岁~。月~。秋~。

【杪】《唐韻》亡沼切《集韻》《韻會》彌沼切,音藐。《說文》木標末也。《方言》杪,小也。木細枝謂之杪。又歲末亦曰杪。《禮·王制》冢宰制國用,必于歲之杪。又秋杪。《宋玉·九辨》靚杪秋之遙夜兮。又林杪。《柳宗元·登西山詩》縈迴出林杪。又《集韻》楚敎切,音鈔。義同。

【重泉】犹深渊。《淮南子·齐俗训》:“积水重泉,黿鼉之所便也。”《晋书·裴頠传》:“是以欲收重泉之鳞,非偃息之所能获也。”南朝梁丘迟《夜发密岩口》诗:“万寻仰危石,百丈窥重泉。”2.指土壤的深层。清方文《赠姚有仆进士》诗:“山势鬱且奇,文木托其巔。上枝拂垂云,下根入重泉。”3.犹九泉。旧指死者所归。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潘岳<悼亡>》:“美人归重泉,悽愴无终毕。”宋苏轼《祭单君贶文》:“云何不弔,衔痛重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独此技未有嫡传,重泉犹以为憾。”4.古地名。《楚辞·天问》:“汤出重泉,夫何

树杪百重泉用户点评
tx
冰雪奇缘

咦,看见这句诗,我就想到了我自己,一脸英姿飒爽地拼搏的样子,就好像某个英雄在寒风中杀出重围一样,真是让我心潮澎湃!这句诗默默给了我无限动力,仿佛告诉我,只要充满自信,就能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爽!

2025-09-15 16:54:31
tx
infiniteDesire83

在古人眼中,大自然被视为艺术的源泉,此句诗则以独特的视角窥探了自然的神秘和魅力。它明确表现了自然的壮美景观,令人不禁联想到那种恢弘的场面。百重泉不仅是一种顶天立地的景观,也是一种高远壮丽的情感,引发人们心中的浩然之感。

2025-09-15 16:40:22
tx
whisperingWillow4

这诗又不是我写的,我怎么知道诗人啥意思啊!看起来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树杪有好多好多泉水,可这信息量也太大了吧!根本就没法往下想啊!我要是写这诗,可能会继续说树杪百重泉,我这次决定跳下去看看有没有金币!快乐大冒险!我如果是诗人,这样写是不是会好一点呢?诶,既然没啥发散思维,我就只能凑字数了。这句诗的应该是景物描写,树杪下面有一百个水泉,是不是一个很美的画面呢?每一句话都是在形容那种看起来很壮观的场景。可能那个诗人就很喜欢这种美景吧。

2025-09-15 16:13:44
tx
晨光之泪

哟喂,树杪百重泉这句诗,简直就是菌菌站在高山上对着一溜儿泉水傻笑呢!

2025-09-15 15:28:04
tx
天禅之岛

所谓“树杪百重泉”,乃古人用“树”和“泉”的造景手法,表达泉水叠叠的景致,并将之与树木的生命力相结合,使之更加美不胜收。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启迪了后人对自然之美的领悟。

2025-09-15 15:24:57
tx
MoonlightShadow

诗中“树杪百重泉”,既描摹了自然风光的神奇,又抒发了人们对美的向往之情。此句以大自然景物为抒怀之媒,激发了人们的哲思与情感。诗人以其渊博的学问,将自然意象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达到华美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人们对大自然之法则流连忘返。

2025-09-15 14:40:44
tx
dazzlingCity56

诗里透露出浑浊不清的感觉,像是用了不少暧昧的暗示。树杪百重泉,就好像是要告诉大家,哎,高处不胜寒啊~ 以高度的形容词去修饰泉水,绝对是低调中骄傲,显露出一种自信的气质,还有人喜欢这种飘逸的文字吗?把口水喷成激情的脑浆,犀利!

2025-09-15 14:09:51
tx
追寻往事

还有啊,树杪百重泉这种情况实在是太迎合“树大招风”的理论了!说不定杪杪们发现了树杪藏着的百层泉水,然后变着方法去炫耀自己,这不是公然开着玩笑嘛!就跟小学生的猪朋狗友一样,非要在学校里大声炫耀一番,把老师都炸毛了!偷着乐呗~ 还有啊,树杪百重泉这句诗不就是在暗示一个事实吗?杪杪们凭什么只有一百重泉啊?要是再来个万重或者亿重的不是更壮观吗?作者真是小气啊,连点都不敢大!不过话说回来,百重泉一吼,水也不容易喷得太远,省得弄得周围都是苍蝇喜滋滋的背影。

2025-09-15 14:06:31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