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xián kǔ mián wéi|wèi mì zhú chuáng
【闲】1. 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忙”相对:游手好~。没有~工夫。 2. 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房。机器别~着。 3.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农~。忙里偷~。 4. 与正事无关的:~谈。~人免进。~话。 5. 栅栏。 6. 防御:防~。
【苦】1.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胆。~瓜。 2. 感觉难受的:~境。~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闷。含辛茹~。吃~耐劳。~恼。 3. 为某种事所苦:~雨。~旱。~夏。~于(❶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❷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4. 有耐心地,尽力地:~劝。~口婆心。刻~。~心孤诣。 5. 使受苦:那件事可~了你啦!
【苦】《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說文》大苦,苓也。《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又味也。《書·洪範》炎上作苦。《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又《集韻》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又患也。《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又《類篇》急也。又《博雅》悵也。又《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又去聲。《正韻》苦故切
【眠】1. 睡觉:安~。长~。失~。 2. 某些动物一定时期内像睡眠那样不食不动:初~。冬~。 3. 倒卧:一日三~三起。 4. 横放:“~琴绿阴”。
【眠】〔古文〕《唐韻》莫賢切《集韻》《韻會》民堅切《正韻》莫堅切,麫平聲。《說文》翕目也。《釋名》泯也。無知泯泯也。《玉篇》寐也。《後漢·第五倫傳》竟夕不眠。《三國志·趙雲傳》先主與雲同牀眠臥。《列子·周穆王篇》西極古莽國,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東極阜落國,其民常覺而不眠。又凡草木之偃者亦曰眠。《三輔故事》漢苑有柳,如人形,一曰三眠三起。又凡鳥獸之偃息皆曰眠。《杜甫詩》沙上鳧雛傍母眠。又《宋史·禮志》諸王聘妃有眠羊臥鹿等物。又芊眠,茂密貌。《陸機·文賦》淸麗芊眠。《註》文采茂密貌。又色深貌。一曰遙視闇未
【为】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觅】1. 找,寻求:~食。~取。寻~。搜~。 2. 数量单位,中国唐代南诏以十六枚贝为一觅。
【觅】《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銘入聲。《廣韻》求也。《魏志·管輅傳》覓索餘光。《晉書·武帝紀》是猶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覓路。又《唐書·南蠻傳》南詔以貝十六枚爲一覓。又《宋史·眞宗紀》祥符三年,以西凉府覓諾族瘴疫,賜藥。 《正字通》从爪从見。俗作覔。非。《字彙補》一作。《集韻》本作覛,亦書作,或作眽,非。
【竹床】:亦作“竹床”。竹制的床。唐韩愈《题秀禅师房》诗:“桥夹水松行百步,竹牀莞席到僧家。”唐白居易《村居寄张殷衡》诗:“药銚夜倾残酒暖,竹牀寒取旧毡铺。”宋苏辙《病退》诗:“冷枕单衣小竹床,卧闻秋雨滴心凉。”徐铸成《报海旧闻》十八:“盛暑时,各家吃完了晚饭,就先后把竹床搬到了院子里,乘凉往往到深夜。”典
 
                                这句诗赋予了床一种奇特的属性,竹床都能有“苦”这个形容词真的是太厉害了!不仅要承受着我们一夜的翻来覆去,还要背负着“苦”的属性……无情的竹床,我们又给你带来什么伤害,让你都觉得苦了呢(╥_╥)反思自己吧,楼主!床没有任何罪过!!不要再让床去承受你的“离愁别绪”了!
 
                                竹床寓意人们向往的安逸与纯洁,也寄托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竹材不磨不腐,象征坚韧与持久。诗人选择苦竹床,折射出他对物质享受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内心意境的追求。这种粗朴的床榻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追求。
 
                                此诗借苦竹床以大家私乐,间闲以大家共乐。盖闲者,人情所向,多闲即多福,人皆可闲,诗者以此言吾之志气于遧旦暝兮之间。大家共乐者,正道而行之机也。使诗化黑暗之中之箭,于无关之风中布雾袂透射光,使人共受其福善之遗泽。
 
                                觅闲眠,自古以来即是为文人士所推崇的生活理念。而苦竹床,更是其象征之一。此处诗人所言,不仅仅是借床以抒发自己闲适生活的心愿,更重要的是使读者理解到生活中和闲适息息相关,舒适的环境不仅仅依赖于床的舒适度,更重要的是要人们从内心去感受到,唯有闲适与开放的心态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安宁。
 
                                诗人凭借着细腻的描写能力,把一床竹制床作为极简生活的宣言,以竹床的苦楚取代了娇巧的而物,彰显一种从物而思的奇特境界。
 
                                觅闲眠苦竹床,蕴含着风雅之情。皎洁的月光滤过婆娑的竹叶,洒在竹床之上,如同幽兰的芬芳。睡在竹床上,不仅能享受竹凉,更能与大自然相通。竹所散发出的清香会将人的心灵沁洗,使人心生宁静。此句以短而扼要的词句,将诗人对于舒适生活及文人风雅情怀的渴望描绘得淋漓尽致。
 
                                “为觅闲眠苦竹床”是一句富有情感与哲理的诗句。诗中“为”字,表现了诗人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而付出努力的决心。而“觅闲”二字,则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展示了现代人追求宁静宜人生活的艰辛。眠苦竹床一词,意蕴曲折,道出了生命的哀婉与坚韧,深得人心。
 
                                这句诗可以说是闲云野鹤自在心境的写照,让人有一种想要直接躺下来跟竹床一起酣睡的冲动。竹床这么苦,想必是因为竹子长期挨个被拧成一根根线线编织而成的,苦不堪言啊。但是,没关系,短暂的痛苦换来的是无比舒适的睡眠体验,这也算是一种值得的投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