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诗 / 和陶咏二疏

见微而知著——和陶咏二疏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jiàn wēi ér zhī|zhì

见微而知著释义

【见微】处看到迹兆。《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书·杜周传赞》:“庶几乎《关雎》之见微,非夫浮华博习之徒所能规也。”晋葛洪《抱朴子·安贫》:“洪涛崔巍,轻艘尘漂,力与心违,徒嗟泣而罔建,乃悟达者之见微也。”《南史·傅亮传》:“自知倾覆,求退无由,又作辛有、穆生、董仲道赞,称其见微之美云。”汉

【而】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下。

【知】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照。  3. 学识,学问:~识,求~。无~。  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音。~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 ◎ 古同“智”,智慧。

【知】〔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见微而知著用户点评
tx
WanderingMind

"见微而知著",此句乃是古人智慧之结晶,言简意深,妙在其一。其意蕴,仿佛是寻常物象中的细微变化,却能透露事物本质之真理,说出了古人善于观察把握的智慧,实乃难得之至。

2025-04-29 16:35:55
tx
醉卧美人膝

而这句诗所传递的意境更是让人深思。它告诉我们,通过观察微小的细节,我们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

2025-04-29 16:09:37
tx
旅人的心声

唐人白居易所书,亦是见微而知著之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行云流水间妙手翻飞,点点皆是情意缠绵。通过描述桃花潭水的深度,以显示出汪伦送情之深远。此句的妙想之处在于从微细之处展现情意之深远,由此可见白居易之才情之卓越。

2025-04-29 16:04:24
tx
浅唱轻蓝

非论如何解读此句,不可错失其中的智慧。所言见微皆正常小事,不可小觑,亦不可蔑视;所谓知著者,乃见时同其理,明世异乎愚昧者,洞世间之大时事,对待待人处事皆得得当。非君子不智,非知人达己也!

2025-04-29 15:41:49
tx
Rosebud

“见微而知著”着实堪称一句妙言。此言教人须细读以探幽,玩丽以饱眼。观察事物之时,唯见一小,却可由此察知其本质。非是因其渺小无足称之,乃因细微之处蕴含着大道理。若能运用此法于人际关系,则可发现细小细节中所蕴藏的人情冷暖,洞悉人心态度。见微而知著,甚有妙法!

2025-04-29 15:25:31
tx
沸腾的青春

总之,言世之理,许多皆是从微细之处而感悟而来,这对于当代人而言,亦有其借鉴之处。使人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细微之处,从而洞察事物本质,以便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与挑战。

2025-04-29 15:08:02
tx
撒哈拉的沙漠

在狭处有大道,属下小者言可犹言实小。此言于写论中具为赞叹词,而在战略层次中,此句拥有着更深意。从一小着眼入手,能发掘全面而立体的思考,公允并广大的心胸。顾身处狭,须保持一介之操而虑公市之盈亏。着眼全局,可破局中之微,从而制敌则败乱。

2025-04-29 14:36:14
tx
长安少年

“见微而知著”这句诗带给我深深的触动。首先,韵律平稳沉稳,如行云流水,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境地。

2025-04-29 14:35:38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