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秋雨夜眠

凉冷三秋夜——秋雨夜眠

韵脚:去四十禡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yè sān qiū liáng lěng

凉冷三秋夜释义

【夜】◎ 天黑的时间,与“日”或“昼”相对:~晚。日日~~。~阑(夜将尽时)。~盲。~幕。~宵。~话。~袭。~行(xíng )。~战。

【夜】〔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又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又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又子夜,晉曲名。《樂府·解

【三秋】秋sānqiū(1)[thethreeautumnjobs(harvesting,ploughingandsowing)]∶指秋收、秋耕、秋播(2)[thethreemonthsofautumn]∶指秋季的三个月(3)[thethirdmonthofautumn]∶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4)[threeyears]∶指三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李白《江夏行》典

【三秋】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一说指三年。见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晋陆机《挽歌》之一:“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宋李弥逊《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燕山外史》卷二:“室邇人遐,每切三秋之感。”2.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晋陶潜《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於三秋。”《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凉冷】“凉冷”。1.寒冷。唐李郢《江亭晚望》诗:“碧天凉冷雁来疏,閒望江云思有餘。”金元好问《贞燕》诗之一:“想得秋风渐凉冷,谢家儿女亦依依。”郁达夫《采石矶》二:“长江南岸的太平府城里,已吹到了凉冷的北风。”2.清凉。唐杜甫《寄常徵君》诗:“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宋司马光《夏夜》诗:“长风卷地来,涷雨不濡叶,虽无润物功,凉冷得所愜。”汉

凉冷三秋夜用户点评
tx
时光隧道

诗人运用了形象的描写手法,使得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秋夜隐隐的凉意,这一画面感触动人心弦。是亲切自然的描绘,体现了新意和直观性的相融合。

2025-09-15 16:49:20
tx
快乐的小蜘蛛

天地三秋,寒气逼人,如此景色,实令人感怀。然而此诗中的“凉冷三秋夜”却更是凸显了其中的冷意。夜寒之时,秋风已渐寒烈,使人不禁寒栗,颤栗其身。身有寒意,心亦似乎被冻住。此刻,诗人以“凉冷”来形容三秋夜,实乃妙笔。

2025-09-15 16:48:39
tx
dancingFlower9

作者运用了简练的用词和韵律平平的语调,直接表达了夜晚的寒冷感,为读者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细致的描绘揭示了秋夜的凉爽与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雅致的感受。悠扬的节奏更带来了顿悟之感,引人深思。这句简短的诗句透露出浓厚的季节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2025-09-15 16:23:22
tx
天马行空

“凉冷三秋夜”可谓写景之功力出众。三秋之夜,正是秋风送爽之时,天地之间寒凉之气渗透每个角落,人们开窗即感凉飕飕。那种凛冽寒气,犹如行云流水的笔触。为了使读者能真实感受到这种凉意,诗人巧妙地以“凉冷”二字勾勒出了诗中的景色,使人悟出其中辛辣、刺骨的冷意,形象鲜明。

2025-09-15 15:46:37
tx
SunnyDay

这句诗以"凉冷三秋夜"开篇,用词简练有力,贴切地描绘了秋夜的寒冷氛围。

2025-09-15 15:34:15
tx
夜暗如酱

“凉冷三秋夜”,是对秋夜的深度体察与真实反映,表达了诗人对季节的细细观察和人文的思考,寄寓着对自然界与人类的独特感悟。

2025-09-15 15:30:15
tx
风月寄情

这种句法的运用使整句朗朗上口,韵律流畅自然,并且让人联想到古人秋夜思念亲人的萧瑟心情。

2025-09-15 15:11:03
tx
夜深花影

鲜活独特的韵律展示了作者对凉冷三秋夜的真实感受。诗中的字词跳跃,不拘一格,仿佛寒风吹过萧瑟秋林的声音,令人心生寒意。

2025-09-15 14:54:46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