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仄 仄
拼音: mí yǐ suì yuè
【靡】1. 浪费,奢侈:~荡。~费。侈~。 2. 分散:~散(消灭)。 3. 古同“糜”,糜烂。
【靡】〔古文〕《唐韻》文彼切《廣韻》文被切《集韻》母被切《韻會》母彼切,音骳。《說文》披靡也。《廣韻》偃也。《左傳·莊十年》望其旗靡。《史記·項羽紀》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註》正義曰:靡,言精體低垂。又《玉篇》侈靡,奢侈也。《周禮·地官·司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註》靡,謂侈靡也。《禮·檀弓》若是其靡也。《戰國策》專淫逸侈靡。又《揚子·方言》私小也。秦晉曰靡。《註》靡,細好也。《司馬相如·上林賦》靡曼美色於後。《註》張揖曰:靡,細也。又《爾雅·釋言》靡,無也。《書·咸有一德》命靡常。《詩·邶風》靡日不思
【以】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9. 古同“已”,已经。 10. 太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岁月】月suìyuè[years]年月日子;时间岁月如流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典
【岁月】年月。泛指时间。《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屈彊江淮閒,犹可得延岁月之寿。”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岁月如流,零落将尽。”唐白居易《重赋》诗:“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此事须从容图之,只要成就,莫论岁月。”鲁迅《书信集·致沉兼士》:“稍积岁月,倘得修正,当奉览也。”2.指短时间。《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诸田宗彊,负海阻河济,南近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新唐书·薛收传》:“两贼连固,则伊洛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孙中山《中国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