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仄 仄
拼音: gōng míng bàn zhǐ
【功名】◎功名gōngmíng[scholarlyhonourorofficialrankinfeudalChina]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功名】1.功业和名声。《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成玄英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於功绩,以留意於名誉!”《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宋岳飞《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续范亭《莫干山》诗:“寳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巴金《家》
【半纸】片纸。《宋书·庐江王袆传》:“公(刘褘)未曾有一函之使,遗半纸之书,志弃五弟,以饵讎贼。”《新唐书·萧铣传》:“且吾先人国于此,若徇其请復梁祚,因以半纸檄召羣盗,谁敢不从?”金元好问《杂著》诗:“半纸虚名百战身,转头高塚卧麒麟。”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矛盾情感。一方面,作者心存功名之念,投身官场追求仕途,希望通过功名来获得名利;另一方面,作者又深知功名之空虚与迷惑,明白纸病非病,触即散亡。此句透露了作者对功名追逐的疑惑与迷茫,显示出人世间功名荣辱的薄弱与虚妄。
这句诗以极简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内涵与哲理。通过“功名半纸”一句,作者直观地抓住了人们对功名的追求与得失,将功名对人心的拘束与束缚一览无余。此句不仅给人以思考,也运用艺术手法揭示了功名虚妄,警示人们珍惜生命本真之处,寻找一份超越功名的内在追求。
这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人世间追求功名的苦痛与不易,暗示了真正的修行应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成全。
在这句诗中,作者选择“半纸”作为抒发情感的媒介,通过简洁明了的形象,使读者一目了然感受到功名的脆弱与短暂。纸虽形质脆弱,毫无实质价值,然而恰恰在于这纸之脆弱性,增强了对功名的质疑与忧虑,进一步揭示出功名浮云,欲望虚无的人生真谛。
“功名半纸”一词意境深远,令人拍案叫绝。它将功名与半纸相对,形成鲜明的对照。无论多么辉煌的功名,再坚固的金字塔也只不过是片片薄纸,可谓寥寥无几。诗人以几个简单而有力的字,鞭挞着功名的虚妄。
从语言运用角度来看,“功名半纸”以简单的四个字展现出了强烈的意象。选取“半纸”这一词语作为物象,营造出一种“努力一纸空文,功名易得亦易失”的意境。这种简洁明快的表达形式,将复杂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功名半纸》这五个字犀利地剖析出功名虚妄、脆弱的本质,鞭挞了那些为功名而疯狂的人们。此言切中了当时之弊,令人叹为观止。
与其说它是诗,不如说它是一种警示,寓意深沉。诗人借此意境批判功名,以半张纸来衡量功名之薄浅,意在提醒人们珍惜生命、珍惜有限的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