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zǒu huáng hé dōng míng
【走】1. 行:~路。~步。 2. 往来:~亲戚。 3. 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 4. 往来运送:~信。~私。 5. 离去:~开。刚~。出~。 6. 经过:~账。~内线。~后门。 7.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 8. 失去原样:~形。~样。 9. 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 10.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
【黄河】◎黄河HuángHé[theYellowRiver(HuangheRiver)]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亿吨入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上源卡日曲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晋成公绥《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於黄河。”《明史·河渠志一》:“黄河,自唐以前,皆北入海。”魏巍《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你还会看见黄河,奔腾不羁的黄河。”
【东溟】◎东溟dōngmíng[TheEasternChineseSea]东海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东溟】1.东海。南朝宋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元天高北列,日观临东溟。”唐李白《古风》之十一:“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一·潮汐》:“若言岸势逼,则东溟自定海吞餘姚、奉化二江,侔之浙江,尤甚狭迫。”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词:“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2.犹东洋。指日本。陈三立《辛丑七月登焦山作》诗:“二客东溟秀,谐戏俯急湍。”自注:“谓日本结城琢、中村兼善。”
这句诗以黄河为主题,展现了黄河壮丽的气势与东海的广阔景色。通过"走"与"东溟"的巧妙结合,使人在意象中感受到了黄河澎湃的奔流与东海的浩渺无垠。这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对大自然的伟大和壮丽充满敬畏之心。
一、此句直抒诗人对黄河壮丽景象之赞叹之情,凭此诗可知黄河之势猛烈,如澎湃东流溟涨之状,具体描绘了黄河冲冻融解之势,展示了大自然之磅礴雄浑。
四、然此句之点起自东方,则意味着黄河曾经东行,是古代文明之摇篮所在,此种表现方式极具东方哲学之升华,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之深邃内涵。
"黄河走东溟"这句诗字迹短小,但所蕴含的意境却宏大无比。黄河奔涌而过,其磅礴与浩渺之势如同猛兽般狂野,而东海却恢弘浩渺,广袤无垠。这句诗以简练而准确的笔触,描绘出了大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给人一种清新,庄严又激荡心灵的感受。
河之走者,如豹奔腾;溟之东者,犹海壮观。黄河水流奔走不息,宛如急速奔驰的猛豹,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眼前的东海犹如广阔的天幕,辽阔无垠,磅礴壮观。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巧妙地展示了大自然壮丽景色。这句诗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仿佛亲身置身黄河边,聆听到汹涌奔腾的河流声。
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以“走东溟”来描绘黄河奔腾向东之势,意境磅礴激荡,和韵律相得益彰。
这句诗“黄河走东溟”,听起来有点像极限运动名字啊,感觉黄河都要跳墙走了!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境独特,通过少而精的文字,却能勾勒出壮丽河山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