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拼音: xū mí nà jiè zǐ
【须弥】1.见“须弥山”。2.信佛者泛指山。唐杨炯《梓州惠义寺重阁铭》:“俯观大道,仅如枣叶;下望须弥,裁同芥子。”
【纳】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 2. 接受:采~。笑~。~谏。 3. 享受:~福。~凉。 4. 缴付:~税。 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 6. 姓。
【纳】《廣韻》奴答切《集韻》諾答切,音衲。《說文》絲濕納納也。又《博雅》入也。《釋名》納,弭也。弭之兩致之言也。《書·堯典》寅餞納日。《傳》餞,送也。日入言送。又《舜典》納于百揆。又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又《禹貢》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又《儀禮·旣夕禮》屨外納。《註》納,收餘也。又《禮·曲禮》納女于天子。《註》納女,猶致女也。又《禮·雜記》納幣一束。《註》納,徵也。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又與內同。《周禮·春官·鐘師》納夏。《註》故書納爲內。又《玉篇》或作衲、靹。《篇海》補綴也。又與軜同。《荀
【芥子】ièzǐ[mustardseed]最小号的荞麦级无烟煤粒(即荞麦五号煤,小于3/64英寸的)
【芥子】子。可榨油或制芥末。
须弥纳芥子:此句巧用对仗与排比,极富韵律之美。须弥为三字,纳芥子亦为三字,两者字数相等,形成对仗之势。又因为一巨一微,巨者亦分成所以居首,微者同样分置于句末,形成了对称排比之势。此排比手法使整个句子更加协调和谐。
这句诗使用简单普通的词汇,没有雕琢华丽的辞藻,却能以娴熟的表达手法,表达出作者对于人生、世界的独特洞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另外,“纳芥子”这个词,哇靠,就是把个芥子装纳,简直是无所不能啊,别跟我说它不具备吃货的特质,一看就是吃货发明的词。
Yo这句诗我给点个赞啊,还挺有意境的。须弥纳芥子就是说很小很小,超级无敌小。不过这里用的词可够高级的,须弥听着就是超古老的个词嘛,还有纳芥子,感觉在说谁家的宝宝都比这个大了。真的是有种欲言又止的感觉,唉!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偶尔适合还是要静下来感受一下这种渺小的美妙。
须弥纳芥子:此句诗深具修辞之意味。须弥纳芥子之用,使用了相对法,突出了两者的反差。须弥之广大与纳芥子之微小形成鲜明对比,差距之大,让人为之惊叹。此修辞手法将极端对立的形象融入于诗中,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与独特的美感。
在现今浮躁的社会,良知由去,诗中“须弥纳芥子”之句,以寄寓诗人心声,默示着自然之美和人类之微。更是对于诗人以及读者的启迪。须当从中感悟世界形态的各异,认识凡夫俗子的渺小。只有笃行于众生,不渝地以伟无我立世,才能收获卓尔不群的真善美之心灵。
须弥纳芥子,字面意思就让人心生敬畏。在宇宙的尺度面前,我们是多么渺小的存在啊!与须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稻草人,而芥子更是不值一提。这句诗给我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让人不禁感叹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人生如此短暂,珍惜眼前,活出真我!
此诗言随身之物大如须弥,细如芥子,用景物之巨细形体喻人心之宽以及修身之细小。一首诗,千言万语。凡此等种种,皆可在其中找到。读此诗,忽而踏入山河大美,纵然可遇不可求;瞬间又令人顿生因循守旧、物之不尽、人生沧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