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词 / 虞美人·听雨

鬓已星星也——虞美人·听雨

韵脚:上三十五馬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yǐ yě bìn xīng xīng

鬓已星星也释义

【已】1. 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  2. 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  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  4. 太,过:不为~甚。  5. 古同“以”。

【已】《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又《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又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又《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又《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又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又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

【也】1. 副词,表示同样、并行的意思:你去,我~去。  2. 在否定句里表示语气的加强:一点儿~不错。  3. 在复句中表转折意:虽然你不说,我~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4. 文言语气助词(❶表判断;❷表疑问;❸表停顿;❹形容词尾)。  5. 表示容忍或承认某种情况:~罢。

【也】〔古文〕《唐韻》羊者切《集韻》《正韻》以者切,音野。語已辭。《說文徐註》語之餘也。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廣韻》語助之終。柳宗元曰:決辭也。又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又姓。明也伯先。又《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又《正韻》養里切,同迤。又《六書正譌》古文匜字。註詳匚部三畫。

【鬓】◎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发(fà)。~角。~丝。

【鬓】《唐韻》《集韻》《韻會》必刃切,音儐。《說文》頰髮也。《釋名》鬢,峻也。所居高峻也。《又》其上連髮曰鬢。鬢,濱也。濱,崖也。爲面頰之崖岸也。《晉語》美鬢長大則賢。《註》鬢,髮類也。

【星星】星xīngxing(1)[star][口]∶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2)[tinyspot]∶细而小的点儿汉

【星星】泛称夜空中发光的天体。唐李贺《感讽》诗之五:“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何其芳《云》诗:“我情愿有一个茅草的屋顶,不爱云,不爱月,也不爱星星。”郭小川《我们歌唱黄河》诗:“今儿天上缀满星星。”2.犹一点点。形容其小。宋周邦彦《蝶恋花·柳》词:“柳眼星星,渐欲穿窗牖。”刘大白《旧梦》诗:“风吹得灭的,只是星星之火,可奈燎原之火何!”3.一点一点遍布的样子。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浑身遍体,星星开剥,儘着他炙煿烹炮。”《花月痕》第四七回:“鬼火星星,阴风冷冷。”4.头发花白貌。晋左思《白发赋》:“星星白髮

鬓已星星也用户点评
tx
BlueOcean

“鬓已星星也”之诗,一反即景之常规,又充满诗情雅致的一首佳作。对于人生百态的凝重描摹,以及对时间的恍惚流转的揭示,极具深意。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文意层层深入,实属雅致之佳构。

2025-04-30 16:58:43
tx
浪子归家

这句诗用词和意象都特别吸引人!我觉得“鬓”,这个字现在没有人用了吧,居然还能融入到诗里,鬓毛竟然要和星星比,我真是盛世骚年我服了!有没有人能像这样大胆写诗,带给我们更多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呢?

2025-04-30 16:41:39
tx
浪子回头

“鬓已星星也”这句话是不是想表达,白发也可以是一种闪耀的风景啊!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虽然不再年轻,但还是有自己的光辉吧。哎呀,感动到哭啊,作者写出了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心声。

2025-04-30 16:07:22
tx
花落离开

当诗人看着镜子,发现自己鬓角已经变成了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他也许有点纳闷:这是成仙的节奏吗?"鬓已星星也",让人开心又点睛。嘿嘿,诗人大人,不要太担心,星星当然闪亮,您是那个璀璨夺目的存在!

2025-04-30 16:00:54
tx
寂静的山谷

饱含情感的描述,使诗句中的每个字都显得有力而深情。这种用词巧妙地将内心感受和外在景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人留下深刻而丰富的印象。

2025-04-30 15:57:41
tx
夜深花影

整句诗简短而含蓄,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传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辜负岁月的思念之情,令人产生共鸣。

2025-04-30 15:10:46
tx
岁月的颜色

这句诗尽显作者对女子美丽的赞叹之情。作者通过将鬓发比作星星,将女子的美丽和星辰相联系,更彰显了她华贵的气质。鬓已星星也,将女子的鬓发和星空中那璀璨的星星进行了巧妙的联系,使人产生一种瑰丽绝伦的感觉。诗句简洁明了,却把女子的美丽传达得淋漓尽致。

2025-04-30 15:09:14
tx
星空之城

诗句中透露着一种哀愁和寂寞,使人联想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岁月流失的惋惜。通过这种意境营造,读者更能深入领悟诗人真正的情感。

2025-04-30 14:49:43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