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风 / 赠秀才入军·息徒兰圃

得鱼忘筌——赠秀才入军·息徒兰圃

平仄:平 平 平 平

拼音: dé|děi|de yú wàng quán

得鱼忘筌释义

【得】1.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2.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  3. 满意:~意。扬扬自~。  4.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 1. 必须,须要:可~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鱼】1.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虾。~虫。~网。~跃。~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雁(书信,信息)。~米乡。~尾纹。~目混珠。~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2. 姓。

【鱼】〔古文〕《唐韻》語居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居切,御平聲。《說文》本作,水蟲也。象形,與燕尾相似。《註》徐鍇曰:下火象尾而已,非水火之火。《韻會》隷省作魚。《易·中孚》豚魚吉。《註》魚者,蟲之隱者也。《儀禮·有司徹》魚。《註》魚無足翼。《史記·周本紀》白魚躍入王舟中。《註》馬融曰:魚者介鱗之物,兵象也。又蠹魚,亦名衣魚,本草生,久藏衣帛及書紙中。又《詩·小雅》象弭魚服。《傳》魚服,魚皮。《陸璣疏》魚服,魚獸之皮也。似猪,東海有之。一名魚貍,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純靑,今以爲弓鞬步叉者也。又《唐書·車服志》

【忘筌】忘记了捕鱼的筌。比喻目的达到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语出《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通“筌”。晋何劭《赠张华》诗:“奚用遗形骸,忘筌在得鱼。”唐韩偓《感事三十四韵》:“独夫常独泣,多士已忘筌。”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刘始大悟,不觉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2.引申喻不值得重视的事或物。唐刘禹锡《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诗:“曾向空门学坐禪,如今万事尽忘筌。”元王祯《农书》卷二二:“资尔屈伸功用毕,莫将良器等忘筌。

得鱼忘筌用户点评
tx
风月无边

诗中的意境显然有待加强,没有形成鲜明的形象,给读者的心灵并未带来冲击与震动。诗人思维不敏捷,缺乏深度,需进一步改进。

2025-10-30 16:52:50
tx
莫浮语

得鱼忘筌,言及人之忘怀本源、忘却恩德之心。得鱼忘筌之人,贪得无厌,为取之者不顾。有志者,当深思其寓意,以警戒己心。人之成就非一时之功,而恩情应记在心。此诗言谓人不可忘本,不可骄恣。

2025-10-30 16:18:17
tx
飞翔之鹰

诗人以得鱼忘筌,寓意深远。得而忘却,实是人之常情。从细微之处,映射出人类普遍存在的缺点。反求诸己,深思熟虑,常将自己置身于深思高远的境地,方能免忧自满,不忘根本。

2025-10-30 16:02:26
tx
silentWillow5

得鱼忘筌,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反思。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激烈,人们往往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忽略了诚信和道德。只有牢记得鱼忘筌的教训,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

2025-10-30 15:53:02
tx
DreamyRiver

这句诗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意味。鲁迅在几个字中传递出了许多思考与真理,揭示了人性的悲剧,唤起了人们的深层共鸣。

2025-10-30 15:31:20
tx
WhisperingHeart

总体而言,这首诗作水平较一般,需要更好的韵律、用词和意境的处理,方能打动人心,震撼读者。

2025-10-30 15:05:50
tx
爱笑的水滴

然而,这句话也是太让人心凉了,哦呵呵,特别是对乱搞婚姻的三来爸虎来说,得到第一桶金的时候,就不来避了,人家刚把你的贞操撬开,你的财产你的念想都毫不犹豫丢掉了;等到第二桶金,你就得鱼忘筌了啊!这嘛,又是轮换粉蛆的经典案例嘛!

2025-10-30 14:54:17
tx
快乐的小蚂蚁

整首诗的节奏感维持得不错,层次清晰,符合黄河民间歌曲的旋律。但是缺少点睛之笔,没有抓住音乐的无限可能性。

2025-10-30 14:04:10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