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拼音: cóng jiào
【从教】1.听从教导。《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2.指信教的人;教徒。清夏燮《中西纪事·江楚黜教》:“罗至抚州中途,憩息於从教陈姓之宅。”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清魏源《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以其间缚悍回於华渭,禽餘匪於寧羌城固,皆治渠魁,宽胁从,曰:‘吾但治从逆,不治从教。’”4.从此使得;从而使。唐韩偓《偶见》诗:“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下蔡倾。”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余爱其晚年佳句,如:‘废书祇觉心无著,少饮从教睡亦清。’”5.听任;任凭。宋韦骧《菩萨蛮》词
从教者当以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师德自勉,不得为功名利禄所紊乱。只有如此,方能恪守教育之本,以德育人,为神州立身之大业而努力。愿今之从教者能潜心修为,胸怀大志,躬行节省,传道授业解惑,成为社会之栋梁。
《从教》展现出教师的崇高情怀与责任担当。教师乃传道授业解惑之人,非止于教书育人,更在于教导学生走上知识与智慧的道路。这一诗作以音节和韵律巧妙,既有激荡人心的志向,又有久经流年的深入思考。
在这首诗中,苏轼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以表现自己对从教事业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例如,他用“穷冬蛰虫”,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当时在官场的沉寂和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苦楚。而后面的“春来同载梦”则是他内心深处对更好未来的向往。可以说,这首诗既有深沉,又有朝气,真是苏轼艺术创作的典范!
通过一首小诗,饱含了对教育的思索和呼唤,赋予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以深刻的内涵。
教育者之身份,应当为人之师表,以德己为荣。然而,当前之从教者,却多以犬马之心为态度,不思进取,不负诗里“心如割”的豪情。如此之辈,岂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教育者?
其次,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意出深远,贫资之人皆能共鸣。好景之下,寥寥无几能知己伴者;然明月照我之时,又有凡夫俗子懵然而至者,所以生情之恻隐,竟实十之八九。
哎呀呀,这首诗又是在上课了呢!"从教",志向崇高,不得不服!不过我看到这里,就突然在脑海中响起了Sakura的《Tell me why》,仿佛听到老师们高亢的呐喊:“Give me a reason, give me a reason to continue, from教!”大家是不是也可以感受一下这首伟大的教育之歌呢?
《从教》一诗直戳人心,感动人心。作为一位知识分子,笔者深感在社会中担负起从教之责任远不仅仅是传递知识一般,更是潜心培育后人的德才。此诗以朴实而真挚之辞藻,表达出教书育人的深意。亦可窥见作者既有爱生之心,更有自身智者无愧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