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二十九篠
平仄:平 平
拼音: liǎo|le hé shí
【了】1. 明白,知道:明~。一目~然。 2. 完结,结束:完~。~结。 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4.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 1.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2.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了】《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郞鳥切《正韻》盧皎切,聊上聲。《增韻》決也。《廣韻》慧也,曉解也。《後漢·孔融傳》融年十二聰慧。煒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又《宋書·戴法興傳》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得法興使爲之。又訖也,畢也。《晉書·傅毅傳》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杜甫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靑未了。又《揚子·方言》了,快也。秦曰了。又秦吉了,鳥名。《仇池筆記注》似鸚鵡,腦有肉冠,能言笑。
【何时】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龙城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刘大白《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典
 
                                《何时了》结构严谨,文字精练。它通过深沉的问句,直接委婉地对生命的存在进行了思考。作者将自我与人世之间的羁绊和追求展示得淋漓尽致。对未知的归宿感到困惑,表现了人们对生命的追问与虚妄之感。这首诗运用了文字与情感的妥帖组合,使人耳目一新。
 
                                与其它诗人写下的“多情”的爱恋不同,这首诗将爱情视为呼之即逝的梦幻,流露出对浮华与虚幻的追求。使人对爱情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产生深刻反思。
 
                                其三,诗中运用了音义相通的修辞手法,如“何时”和“荷时”、“辞时”、“避时”等等,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
 
                                好啦好啦,我们来认真分析一下。何时了,听起来像是一种无尽无边的探寻,仿佛前方有一个不可知的奇幻世界等着你去发现。何时了~何时了~
 
                                从用词上看,诗中的“何时了”与“伊人何处”形成了呼应,充满了对时间与空间的相互追问,引发了人们对生命与命运的思考。
 
                                这句诗字面上看简单,可深层的哲理却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常说时间如金,而我们却总是没有时间!“何时了”就是你心底无限期待的时刻,可它也是你总会错过的宝贵瞬间啊!
 
                                诗人大概是被春天虐到心态崩坏了吧,闲着没事整啥感叹诗啊。何时了?你要我怎么了啊!
 
                                “何时了”这句诗,有种山寨版的宋词感觉。像是一个一句词不够用的写手,在不断重复自己。“何时了”,想必也是当时写这首诗的作者在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做出了抉择:我就只写这么一句,咋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