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yù bù|fǒu wén jūn qín tái
【遇】1. 相逢,会面,碰到:~到。~见。~事。奇~。遭~。境~。 2. 机会:机~。际~。知~。 3. 对待,款待:待~。冷~。 4. 姓。
【遇】〔古文〕《唐韻》牛具切《集韻》《韻會》元具切《等韻》魚具切,音寓。《玉篇》見也,道路相逢也。《廣韻》不期而會也。《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穀梁傳》不期而會曰遇。《禮·曲禮》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註》未及期,在期日之前也。《周禮·春官·大宗伯》諸侯冬見曰遇。《註》偶也,欲其若不期而偶至也。又待也,接也。《前漢·季布傳》遇人恭謹。又《蒯通傳》漢王遇我厚。又合也。《前漢·揚雄傳》七十說而不遇。又姓。《風俗通》漢有遇冲,爲河內太守。又《字彙補》五口切,與偶同。《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使勝高。又《集韻》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文君】文王。《文选·张衡<思玄赋>》:“文君为我端蓍兮,利飞遁以保名。”旧注:“文君,文王也。”宋孔平仲《孔氏杂说》:“文王可以为文君。”2.指晋文公。《楚辞·九章·惜往日》:“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王逸注:“文君,晋文公也。”3.指卓文君。汉临邛富翁卓王孙之女,貌美,有才学。司马相如饮于卓氏,文君新寡,相如以琴曲挑之,文君遂夜奔相如。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以指代美女。唐温庭筠《锦城曲》:“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宋沉端节《薄倖》词:“念少年孤负芳音,多时不见文君面。”4.指代寡妇。清
【琴台】弹琴场所的一种高而平的建筑物。南朝齐谢朓《奉和随王殿下》:“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臺。”2.安放琴的座垫。3.台名。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相传为汉司马相如弹琴之所。北周庾信《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龙飞剑匣,鹤别琴臺。”倪璠注:“《益州记》曰:‘司马相如宅在州西笮桥北百步许。’李膺曰:‘市桥西二百里,得相如旧宅。今按梅安寺南有琴臺。’”唐岑参《司马相如琴台》诗:“相如琴臺古,人去臺亦空。”唐杜甫《琴台》诗:“酒肆人间世,琴臺日暮云。”《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从来女侠会怜才,到底姻成亦快哉;也有惊分终不偶,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