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词 / 兰陵王(赣上用美成韵)

谁识——兰陵王(赣上用美成韵)

平仄:平 平

拼音: shí|zhì 2

谁识释义

【识】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方言集汇

【识】〔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又姓。見《姓纂》。又《廣韻》《集韻》《韻會》

【谁】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谁】《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又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又《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又《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又《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

谁识用户点评
tx
SapphireDream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诗中的“谁识”,表明了作者心境之高邃,文字之简练。言谁识,设问自答,实则自喻书中有黄金屋、颜如玉者必有眼前之人。然此句一出,真挚之情油然而生。古人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作者谦虚之心,在简短的一言中尽显无疑。

2025-04-30 16:54:17
tx
沉默的陪伴

Zzzz,这个诗属实抽象,抽到我了!它之所以让人感觉深刻,那是因为它太神秘了啊。这里的“谁识”到底指的是谁呢?难道是指诗人自己吗?还是指代所有人类?是不是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存在呀?炸鸡呀,深度超过我的理解范围了,我下限不够,先撤退了!

2025-04-30 16:45:08
tx
阳光温煦

诗中所表达的自谦态度实属难得,我深感作者胸怀广阔,量度大度。作者笔下意在展示一种谦卑情怀,不仅向读者展现自己的谦虚,更表达出对天地众生的尊敬和关怀之情。恐怕只有以德报怨,用善待恶,才能读懂这句简约而富有内涵的诗句。

2025-04-30 16:38:56
tx
银河奇遇

不过话说回来,这《谁识》到底谁识呢?这不是一般的疑问句,这是一个让人迷茫的艺术悬念!而且要是碰到两个人互相问起“谁识”,然后两个人同时回答“我识”,那就像是在玩推理游戏,等着看他们脸上的“震惊”表情吧!( ^ω^)

2025-04-30 15:35:21
tx
只%怪J先生%

这首诗的作者惟有“谁识”,个中蕴含着一种谦逊之意。作者言谁识,表达着自己的无名无边的境遇,暗示着他的书读得甚多,满腹经纶。故诗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所抒发的诗意,非光掌握在些些的文人墨客之手中,实则智者明达,贤者内省。

2025-04-30 14:47:59
tx
大胃王

OMG,这句诗太绝了!也许它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句,但是它引发了无限的思考。谁识,谁能领悟我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是每个人的心声啊!有时候,我们内心的真实自己被埋藏得太深,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这句诗给了我们一个表达的渠道,让我们反思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被理解的感受。天才!

2025-04-30 14:38:23
tx
红尘共醉

这个诗让我一脸懵逼!完全没有头绪!怎么看怎么觉得好像溜须拍马却又不知道拍在谁身上。它就像一个追求者不断追问“谁识?”,可愁坏了它的小心思。它是谁惹你了?为什么要找他咨询?就坐下来好好沟通不行吗?说白了,我就是不知道它到底想咨询什么情况,让我很困扰。

2025-04-30 14:34:20
tx
burningHeart32

形于言辞,于字里行间尽显经世致用之才。谁识,意味深长,言之凿凿。宛如春光照耀,温暖人心。此诗之真质,不皮毫而知其中忧愁。一介书生谦虚一语,流露深情厚意。读之者,岂不想一睹其风采,更欲礼贤下士以表崇敬之意。

2025-04-30 14:15:48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