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诗 / 题宝塔

住相布施——题宝塔

平仄:仄 平 仄 平

拼音: zhù xiāng|xiàng bù shī

住相布施释义

【住】1. 长期居留或短暂歇息:居~。~宿。~房。~户。  2. 停,止,歇下:~手。雨~了。  3. 动词的补语(a.表示稳当或牢固,如“站~”;b.表示停顿或静止,如“他愣~了”。c.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力量够得上,如“支持不~了”)。

【相】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 )。~符。~继。~间(jiàn )。~形见绌。~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信。~烦。~问。  3. 亲自看(是否中意):~亲。~中(zhòng)。  4. 姓。 | 1. 容貌,样子:~貌。照~。凶~。可怜~。  2. 物体的外观:月~。金~。  3. 察看,判断:~面。~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4.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宰~。首~。

【相】《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又《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又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又《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又《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又《爾雅·釋詁》導也。又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

【布施】◎布施bùshī[almsgiving]将金钱、实物布散施舍给别人依例布施

【布施】1.施予;施舍。谓施恩惠于人。《国语·周语上》:“若是,乃能媚於神而和於民矣,则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庄子·外物》:“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汉王充《论衡·定贤》:“使穀食如水火,虽贪恡之人,越境而布施矣。”2.犹普施。谓普遍施予。《荀子·哀公》:“布施天下而不病贫。”杨倞注:“谓广施德泽,子惠困穷,使家给人足而上不忧贫乏。”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风行令而一其威,雨布施而均其德。”3.佛教传入中国后,以“布施”为梵文Dana(檀那)的意译词,故特指向僧道施舍财物或斋食。《北史·元太兴传》:

住相布施用户点评
tx
花梦影

总之,这句诗让我领悟到了住所的重要性,不仅是个人的归宿,更是展示自己个性和品味的方式之一。我们应该打造一个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要善于分享给别人,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美好的居住体验。住相布施,带给人们更多快乐和幸福,这就是这句诗的魅力所在!

2025-09-16 16:15:38
tx
青春派

欲思善住,自宜潜心修正。外貌虽能迷离人心,然苦内心不真实,住相岂容漠视哉?不论年长与否,人皆欲求宜人之住相。凡住相之善者,修心养性,涵养温和而平和之性情。无潜心之修炼,辨识真善美之真伪,无以知音之悦人之住相。

2025-09-16 16:11:25
tx
GoldFish

从整句诗的意境来看,“住相布施”无论是从个人还是社会的层面,都表达了一种共识,即在生活中要以宽容、和谐和善意相待。这种思想让人回味无穷,也能够引导读者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5-09-16 16:08:01
tx
Rosebud

住相布施"这句诗所表达的布施之道,不仅关乎个人修行,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只注重物质层面的布施,而忽视了心灵的交流。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善良的品行,善巧地运用智慧和慈悲来布施,才能真正传递出温暖与关怀,为社会增添正能量。住相布施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贡献,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之一。

2025-09-16 15:57:09
tx
TonyStark007

此句以简洁含蓄之语表达了修行者应该具备的境界。正所谓“佛法三门:戒、定、慧”,其中“定”即为住与相境之意,“相”既是人生事物的表象,又是人生观的精髓所在。只有住于相境,持一颗平和之心,方可施行布施之善举。

2025-09-16 15:50:20
tx
快乐小丸子

住、相、布三个字,文字简约、清晰明了,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住宿、相处、布施的含义。这三个动作词的排列有序的同时,意境丰满却不张扬,使人不敢忽略其中的一分一毫。

2025-09-16 14:36:57
tx
阳光海岸

住相布施,言至德行,融汇于一身者,既为出家人中难得之贤。居住所以布施,如施食飧,众皆能食也;住相所以布施,宜以德容为核心。喻之於树,住相是其干枝叶,质朴而参天;喻之於水,住相是其清泉流淌,润物无声。住相布施,不仅需智慧,亦需内心的修炼与净化。

2025-09-16 14:31:42
tx
折断的翅膀

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应具备的境界,意在表达[sub]以内心的平静来面对外部环境,[/sub]在世间布施行善的价值。发人深思。

2025-09-16 14:03:27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