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入二十一麥
平仄:平 仄 平 仄 仄
拼音: cǐ chū è páo luò
【此】1. 这,这个,与“彼”相对:~间。~后。~生。长~以往(老是这样下去)。从~。因~。 2. 这里,这儿:到~为止。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出】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 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 3. 离开:~发。~轨。~嫁。 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 5. 发生:~事。 6. 显露:~现。~名。 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8. 来到:~席。~勤。 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 10. 显得量多:这米~饭。 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 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出】《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又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又《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又《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又《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又《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又叶敕律切
【厄】1. 困苦、灾难:~运。~境。 2. 阻塞:阻~。 3. 险要的地方:险~。 4. 木节。 5. 没有肉的骨头。
【厄】《唐韻》《集韻》五果切,音。《說文》科厄,木節也。从卩从厂。會意。《廣韻》木節,亦作〈厂下巾〉。又《玉篇》厄果也。無肉骨也。又《集韻》吾禾切,音吪。同枙。木節曰枙。又《玉篇》《廣韻》《集韻》於革切。同戹。《郭忠恕·佩觿集》有以科厄之厄爲困戹,其順非有如此者。
【炮烙】烙páoluò[anancientcrueltorture]原作“炮格”,古时的一种酷刑。把人绑在烧红的铜柱上烫死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典
【炮烙】“炮格”。1.相传是殷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荀子·议兵》:“紂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史记·殷本纪》:“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裴駰集解引《列女传》:“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刑。”《隋书·刑法志》:“若紂能遵成汤,不造炮格,设刑兼礼,守位依仁,则西伯敛轡,化为田叟。”2.指用烧红的铁烙人的刑罚。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俺正要省约法,画狱牢,那知他铸刑书,加炮烙。”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二商》:“盗破扉,执大商及妇,炮烙之。”鲁迅《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