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xī ling chi dú lì mò sú
【稀】1. 事物中间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疏。~落(luò)。~客。依~。 2. 浓度小,含水分多的,与“稠”相对:~薄。~料。~释。 3. 少:~少。~罕。~奇。古~之年。 4. 用在“烂”、“松”等形容词前面,表明程度深:~烂。~碎。~松。
【稀】《唐韻》《集韻》《韻會》香依切,音希。《說文》疏也。《徐曰》當从爻从巾。爻者,希疏之義,與爽同意,巾象禾之根莖。至於莃晞皆當从稀省,何以知之,說文無希字故也。又姓。見《姓苑》 《集韻》通作希。
【陵迟】迟língchí见“凌迟”◎陵迟língchí(1)[smoothslope]∶坡度缓(2)[decline]∶渐趋衰败礼义陵迟典
【陵迟】斜坡缓延。《文子·上仁》:“河以逶迤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道以优游故能化。”《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杨倞注:“陵迟,言丘陵之势渐慢也。”2.败坏;衰败。《诗·王风·大车序》:“《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孔颖达疏:“陵迟,犹陂阤,言礼义废坏之意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於二世,天下土崩。”唐韩愈《石鼓歌》:“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章炳麟《文学说例》:“当文学陵迟,躁人喋喋,
【独立】acute;lì(1)单独的站立[standalone]独立寒秋。——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不依靠他人[independence]独立生活(3)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independence]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4)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independent]独立营(不隶属于
【独立】。《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唐杜甫《独立》诗:“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王生﹞见一女子生得十分美貌,独立在门内,徘徊凝望。”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2.孤立无所依傍。《管子·明法解》:“人主孤特而独立,人臣羣党而成朋。”《晋书·忠义传·吉挹》:“挹孤城独立,众无一旅,外摧凶鋭,内固津要,虏贼舟船,俘馘千计。”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秦皇岛》:“关南六里有孤山,屹然独立于海上,四面皆水,俗呼秦皇岛。”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十章:“为
【末俗】1.谓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汉董仲舒《士不遇赋》:“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而丁三季之末俗。”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末俗偷薄,雕伪弥深。”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末俗偷巧,内荏外刚。”宋王安石《杨刘》诗:“末俗忌讳繁,此理寧復在?”李大钊《青春》:“末俗浇漓,未始非为此説者阶之厉也。”2.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金王若虚《高思诚咏白堂记》:“乐天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三》:“今末俗浅识,殊无知者。”清纳兰性德《杂诗》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