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十二蟹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2 1 xiè tuán qí lěi luò
【吴】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语。~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4. 姓。 典
【吴】俗吳字。《吳志·薛綜傳》無口爲天,有口爲吴。《正字通》此借字形爲諧語,非吴字本義。《正韻》吳字註亦作吴,非。(吳)〔古文〕《唐韻》午胡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吾。國名。《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吳。《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吳。 亦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又《說文》郡也。《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
【江】1. 大河的通称:~山。~河。~天。~干(gān)(江边)。~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 2. 特指中国长江:~防。~汉。~淮。~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3. 姓。 典
【江】《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
【蟹】◎ 〔螃~〕节肢动物,水陆两栖。全身有甲壳,足有五对,前双足成钳状,称“螯”,横着爬。腹部分节,俗称“脐”,雄性脐呈长尖形,雌性脐呈椭圆形。简称“蟹”,如“河~”,“海~”,“~黄”,“~青”。
【蟹】《唐韻》《正韻》胡買切《集韻》《韻會》下買切,音獬。蟲名。《周禮·冬官考工記·仄行註》仄行,蟹屬。《疏》今人謂之旁蠏,以其側行故也。《爾雅翼》蟹八跪而二螯,八足折而容俯,故謂之跪,兩螯倨而容仰,故謂之敖,字从解者,以隨潮解甲也。殻上多作十二點深胭脂色,如鯉之三十六鱗。其腹中虛實亦應月。《廣韻》水蟲。仙方云:投于漆中化爲水,服之長生,以黑犬血灌之,三日燒之,諸畢至。《山海經》姑射國在海中,屬列姑射,西南山環之,大蟹在海中。《註》蓋千里之蟹也。餘互詳蝤蟧螖等字註。 《集韻》通作。
【团脐】◎团脐tuánqí(1)[broadandroundedabdomenofafemalcrab]∶螃蟹肚子下面的甲是圆形的(雌蟹的特点,区别于“尖脐”)今天买的螃蟹都是团脐的(2)[femalecrab]∶指雌蟹
【团脐】雌蟹腹甲形圆,称团脐。雄蟹腹甲形尖,称尖脐。故团脐、尖脐有时亦指雌蟹和雄蟹。唐唐彦谦《蟹》诗:“漫夸丰味过蝤蛑,尖脐犹胜团脐好。”宋陆游《记梦》诗:“团脐霜蟹四腮鱸,樽俎芳鲜十载无。”元薛昂夫《端正好·高隐》套曲:“团脐蟹味欺着锦鲤,嫩黄鸡胜似肥鹅。”《红楼梦》第三九回:“多拿几个团脐的。”
【磊落】luò(1)[big;stout;beopenandupright]∶壮大的样子称为混世魔,磊落凶模样。——《西游记》(2)[beopenandupright]∶光明正大,是非分明的态度和坚决遵循很高的道德标准行事胸怀磊落光明磊落
【磊落】犖”。众多委积貌。《后汉书·蔡邕传》:“连横者六印磊落,合纵者駢组流离。”《文选·潘岳<闲居赋>》:“石榴蒲陶之珍,磊落蔓衍乎其侧。”吕延济注:“磊落、蔓衍,众多貌。”唐杜甫《观画马图》诗:“腾驤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明李东阳《过安平镇减水石坝有怀刘司马长句》:“因高为陵下为泽,復有石坝磊犖长如冈。”清恽敬《舟经丹霞山记》:“冈之背,见大石磊落列天际。”2.山高大貌。《文选·郭璞<江赋>》:“衡霍磊落以连镇,巫庐嵬崫而比嶠。”李周翰注:“磊落、嵬崫,皆山高大貌。”3.壮伟貌;俊伟貌。《晋书·索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