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仄 仄
拼音: lóu shù gǔ kǎn kǎn yún mén
【楼】1.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房。~梯。~道。~层。城~。岗~。阁~。~台。~船。办公~。高~大厦。 2. 姓。
【戍】◎ 军队防守:卫~。~边。~守。 典
【戍】《廣韻》傷遇切《集韻》《韻會》春遇切,輸去聲。《說文》守邊也。《爾雅·釋言》遏也。《註》戍守,所以止寇賊。《廣韻》舍也。《詩·小雅》我戍未定。又《正韻》殊遇切,音樹。義同。
【鼓】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 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 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 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 5. 高起,凸出:~包。~胀。 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典
【鼓】〔古文〕《唐韻》工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又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又《前漢·五行
【坎坎】◎坎坎kǎnkǎn[justnow]〈方〉∶刚才;方才直到仔故坎坎来。——《海上花列传》◎坎坎kǎnkǎn(1)[clank]〔象声词〕砍树的声音坎坎伐檀兮。——《诗·魏风·伐檀》(2)又坎坎伐辐兮。(3)又坎坎伐轮兮。
【坎坎】1.象声词。《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宋王安石《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萧萧暗尘定,坎坎寒更发。”明杜濬《初闻灯船鼓吹歌》:“急攒冷点槌犹涩,春雷坎坎初惊蛰。”清沉涛《瑟榭丛谈》卷上:“鼓声坎坎冰天裂,艷妆正蹋山头雪。”2.谓险难重重。《易·坎》:“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3.空无貌。汉扬雄《太玄·穷》:“羹无糝,其腹坎坎,不失其范。”4.谓喜悦。南朝梁简文帝《马宝颂》:“含生欣欣,若耘耰之逢夏雨;怀情坎坎,譬草木之值春风。”5.谓忧愤。唐柳宗元《吊屈原文》:“哀
【云门】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黄帝时所作。《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郑玄注:“此周所存六代之乐,黄帝曰《云门》、《大卷》。黄帝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旧唐书·音乐志一》:“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殷之《大濩》,周之《大武》,是古之武舞。”章炳麟《訄书·辨乐》:“古之作乐,各用其宫。”自注:“如《大司乐》:舞《云门》,则圜钟为宫。”2.高耸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