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拼音: cóng jiào
【从教】1.听从教导。《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2.指信教的人;教徒。清夏燮《中西纪事·江楚黜教》:“罗至抚州中途,憩息於从教陈姓之宅。”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清魏源《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以其间缚悍回於华渭,禽餘匪於寧羌城固,皆治渠魁,宽胁从,曰:‘吾但治从逆,不治从教。’”4.从此使得;从而使。唐韩偓《偶见》诗:“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下蔡倾。”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余爱其晚年佳句,如:‘废书祇觉心无著,少饮从教睡亦清。’”5.听任;任凭。宋韦骧《菩萨蛮》词
《从教》一诗以简练的文字,道尽了学者从教之情怀。首句“教人止戈笔底多”道出了教育的崇高使命,以笔为武器,以智慧为盾牌,引导学子抛戈废甲。赋予“止戈”的寓意,彰显了作者对和平的追求。戈者凶器,止之则和平可得。作者用笔为学子引天下之戈,以点化改造世风。诗意深且美,令人陶醉。
韵律上,作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七绝的形式,既低调又不失庄重。用词上,简洁而有力,情感贯穿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首诗真是让人思考人生啊!"从教",合起来就是做老师的意思,但是别老想着“从教”,要不然就只能“常年从教”了!诗中的"从教"更像是这样的情境:隔壁班突然来了个新同学,你被老师指派去做临时家教,然后才意识到自己要跑到人家家讲课,尴尬啊!全程倒在路上!!!
《从教》展现出教师的崇高情怀与责任担当。教师乃传道授业解惑之人,非止于教书育人,更在于教导学生走上知识与智慧的道路。这一诗作以音节和韵律巧妙,既有激荡人心的志向,又有久经流年的深入思考。
诗中的选择与“教”紧密相连,“子”的启示终能普照人间,这“从”字更是探究人生价值的关键所在。一心向善,始能从“教”中汲取智慧,追求真理之光。
"从教"这首诗,让人忍不住想起了汉字的奇妙之处!“从”和“教”这两个字合在一起,意思居然又成了做老师。何等神奇啊!但注意啦,这里的“从教”可不是“从事教育”的意思哦,不是变成老师的意思,是变成了一种存在感的意思!所以呢,大家如果在学校“从教”,别被误会啦,只不过是要给人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而已!太有存在感了!
教育者之身份,应当为人之师表,以德己为荣。然而,当前之从教者,却多以犬马之心为态度,不思进取,不负诗里“心如割”的豪情。如此之辈,岂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教育者?
而今之从教者,多以苟全其身为己任,根本不顾教育者的本分。他们只在乎自身的收入和利益,不顾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经验。这样的教育者,无异于螳臂当车、自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