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二十七刪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zǎo shū fāng bān zhì
【藻】1.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水~。海~。小球~。~类植物。 2. 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狸~。金鱼~。 3. 指华丽的文彩、文辞:~思(多采的文思)。~丽。~绘(文采)。~井(中国传统建筑物天花板上一方一方的彩画)。~镜(指品评鉴别。亦称“藻鉴”)。辞~。~饰。 4. 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玉~。
【藻】《唐韻》《韻會》子皓切,音早。《說文》水草也。《詩·召南》于以采藻。《箋》藻之言澡也。《陸璣云》生水底。又《班固·東都賦》鋪鴻藻。《陸機·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註》《孔安國·尚書傳》曰:藻,水草之有文者,以喻文焉。又《後漢·劉陶傳》武旅有鳧藻之士。《註》鳧得水藻,言喜悅也。又《韻會》今屋上覆橑,謂之藻井。《風俗通》宮室象東井,刻荷蔆水草,所以厭火也。《張衡·西京賦》蒂倒茄于藻井。又藻藉,所以薦玉者。詳藉字註。又姓。《正字通》南北朝有藻重。又《集韻》側絞切,音爪。義同,或作薻、。《干祿字書
【殊】1. 不同:~途同归。悬~。 2. 特别,很:~功。~荣。~勋。特~。 3. 断,绝:~死。 4. 超过:“母氏年~七十”。
【殊】《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殳。《說文》死也。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莊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註》廣雅曰:殊,斷也。司馬云決也。一曰誅也。《字林》云死也。《前漢·宣帝詔》赦殊死以下。又絕也。《前漢·宣帝詔》骨肉之親,粲而不殊。《師古註》粲,明也。殊,絕也。明於仁恩,不離絕也。《前漢·韓信傳》軍皆殊死戰。《師古註》殊,絕也。謂決意必死。又斷絕也。《左傳·昭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又傷而未絕也。《史記·蘇秦傳》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又別也,異也。
【方】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 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 3.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 4. 一边或一面:~向。~面。 5.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 6.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 7.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 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 9. 违背:~命。 10. 正在,正当:~今盛世。
【方】〔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
【斑】◎ 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点。~纹。~斓。雀~。~秃。~白。~竹。~驳(色彩错落)。管中窥豹,可见一~(喻从看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斑】《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逋還切,音班。辬,或作斑。駮文也。《韻會》雜色曰斑。《禮·檀弓》貍首之斑然。又《韻補》叶連切。《曹植·七啓》形不抗首,骨不隱拳。批熊碎掌,拉虎摧斑。
【质】1. 本体,本性:物~。流~(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言(实言)。沙~。本~。~点。品~。性~。素~。资~。 2. 朴素,单纯:~朴。~直。 3. 问明,辨别,责问:~疑。~问。~询。对~。 4. 抵押或抵押品:人~。 5. 同“贽”,礼物。
【质】《唐韻》之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日切,音桎。《易·繫辭》原始要終,以爲質也。《註》質,體也。又《詩·小雅》民之質矣。《傳》質,成也。《朱傳》實也。又《大雅》虞芮質厥成。《傳》質,成也。成,平也。《疏》三字義同,故以質爲成,以成爲平。《朱傳》質,正。成,平也。又《詩·小雅》發彼有的。《傳》的,質也。《疏》十尺曰侯,四尺曰鵠,二尺曰正,四寸曰質。鵠及正、質,皆在侯中也。又《周禮·地官·質人》大市曰質,小市曰劑。《註》質劑者,爲之券藏之也。又《儀禮·士冠禮》質明行事。《註》質,正也。《禮·月令》黑黃蒼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