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去七志
平仄:仄 仄
拼音: gǎn shì
【感】1. 觉出:~触。~觉。~性。~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官。 2.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动。~想。反~。好~。情~。敏~。~染。~召。~慨。~喟。~叹。自豪~。~人肺腑。百~交集。 3.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谢。~恩。~激。~愧。
【感】〔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古禫切,甘上聲。《廣韻》動也。从心咸聲。《增韻》格也,觸也。《易·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又《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詩·召南》無感我帨兮。又《集韻》《正韻》胡紺切。與憾通。恨也。《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 咸有感義,故感字从咸。
【事】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 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 3. 职业: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 7. 服侍:~父母。
【事】〔古文〕叓《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又《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又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又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又《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又叶詩紙切,音始。
《感事》句句饱含沧桑之情,凭笔书写人生百态。一语道破世间感动之事,温馨动人。作句“世事若年梦,终不及生涯”,点醒人们时光荏苒,须珍惜身边人事,不负时光流转。
下阕次句“休说陶潜左手陈”,用了“休说”两字,巧妙地避免了陈抟后来以庐山真面目和遗神受到贬斥之事,有不说之意,份外出彩。该诗节奏抑扬顿挫,章法井然,充分展示出诗人才思深邃,豪情丽志。
诗句中使用了大量的对仗和倒装,既增加了诗句的韵味,又使人耳目一新。意境隐隐约约,读来让人触景生情,令人深感惋惜。整首诗以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现实的思考,使人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最后一句诗云:“平生最感事,相思须相随。”巧妙反转,使读者体味出相思之痛,更带出平生感怀,令人唏嘘不已。
第二句“劳心始觉天地宽”,深得古人“无忧无虑,劳心者宽”的态度。诗人在忙碌奔忙中体悟出天地宽广之意,展现出他对人生繁杂琐碎事物的超然心态。劳心乃为了觉出世间更为辽阔的天地。
这首诗简直是冰山一角,表面上只有四个字,可是背后是多少次感伤啊!感事就像是一直吃肉但从没剁手的朋友,半年后问他最贵的一顿饭,他回答:“牛扒”……感事!
这首诗以山石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对于人性的思考。通过一系列的对比与感叹,诗人表达了对于现实中追逐名利、外在虚荣的质疑和无奈。诗句短小精悍,意味深长,写出了人生百态中的无奈与沉思。
下阕首句“结交固应帝王珍”,点明了结识高人的重要性。历朝帝王皆爱才之人,忠诚之士,可见结交良友之道亦深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