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一東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míng fèng qī wú tóng
【鸣】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鸣】《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又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又《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又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又姓。出《姓苑》。又《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
【凤栖梧】词牌名。即《蝶恋花》。宋彭乘《墨客挥犀》卷四:“蜀路泥溪驛,天圣中,有女郎卢氏者,随父往汉州作县令,替归,题於驛舍之壁。其序略云:‘登山临水,不废於謳吟,易羽移商,聊舒羈思。因成《凤栖梧》曲子一闋,聊书於壁。’”
【桐】1. 〔泡(pāo)~〕落叶乔木,叶大,开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船、箱等物。 2. 〔梧~〕见“梧”。
【桐】《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說文》桐,榮也。《爾雅·釋木》榮,桐木。《書·禹貢》嶧陽孤桐。《傳》嶧山特生之桐,中琴瑟。《詩·鄘風》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草木疏》分靑、白、赤三種。《陳翥桐譜》列六種:紫桐、白桐、膏桐、刺桐、赬桐、梧桐。又《禮·月令》季春之月,桐始華。又《遁甲書》梧桐可知月正閏歲。生十二葉,每邊六,葉從下數,一葉爲一月,有閏則十三葉。視葉小處,則知閏何月。立秋之日至期,一葉先墜。又《博雅》桐,痛也。《儀禮·喪服志》母喪,削杖桐也。又空桐,北荒地名。《爾雅·釋地》南戴
 
                                这句诗“鸣凤栖梧桐”内含着鸿篇巨制的韵律之美,从字面的合拍与对偶,不禁让人动容。鸣凤凸显出一种激动的音乐感,栖梧又呈现出安定的画面,两者交相辉映,将音乐与图画融为一体。巧妙运用的词语,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一种优雅隽永的意境。这种手法仿佛让人如在桐树下,凤凰倾情舞鸣间,全身融入这无与伦比的美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再世之诗,鸣凤栖梧桐。诗人笔下之“鸣凤栖梧桐”如此妙绝,诗中所描摹的景象仿佛已在眼前。桐树之下,凤凰高飞,其音如鸾,清越动听,似乎会惊动乾坤,撼动众生。
 
                                这句诗通过把凤凰与梧桐两种东西巧妙对应,以表达作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句简练,意境深远。
 
                                这句诗可能是战国时期的人写的吧,起码要比我出生的时间要早几百年了。不过今天拿出来看,还是能感受到那种古韵。 "鸣凤栖梧桐",故事是不是讲的是有只凤凰在梧桐上叫啊?奇怪的是,我以前从来没见过凤凰,梧桐倒是经常见到,难道以前凤凰跟梧桐关系紧密?哎呀,真希望现在也能在窗外听到凤凰的叫声呀。
 
                                这个诗的背景是竹林了,凤凰、小鸟都出现了,是不是说这首诗是写王权、贵族的呢?我觉得那个时候的贵族们生活太古板了,不过还是有一点小动静可以看到,不错不错。就是那凤凰叫一下,瞧,整个翠竹丛就被震得抖动了。真应景呀。
 
                                这首诗写的凤凰和梧桐,我觉得翻译成现代话可以理解为“小鸟在大树上喳喳叫”。是不是看上去现代多了一点呢?那么题目也可以变成“小鸟在大树上喳喳叫”咯。这样的话,不就是实在一点,直接画面了吗?
 
                                栖鸾之辈,智者之象征。若干字之内,诗人将鸾凤悬于空中,从中折射出智者在纷扰尘嚣中的高居要冲,超然若在。此景可见,实不凡也。
 
                                鸣凤栖梧桐,凤鸣天籁,余音袅袅入人耳。桐树高挺,巧笑盈盈。此诗以“鸣凤栖梧桐”为题,意境深远、情感饱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