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yú jiàn|jiān xì lǜ shī wǎn jié
【于】1. 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2. 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3. 姓。
【于】《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又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又《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又《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又《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又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又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又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又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
【渐】1.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2. 加剧:疾大~。 3. 疏导:~九川。 | 1.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2. 流入:东~于海。
【渐】《唐韻》慈冉切《集韻》《韻會》疾染切《正韻》秦冉切,上聲。水名。《說文》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又漸次也,進也,稍也,事之端先覩之始也。《易·漸卦正義》漸者,不速之名。凡物有變移,徐而不速,謂之漸。又通作蔪。《書·禹貢》草木漸包。《釋文》如字,本又作蔪。《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又《集韻》鋤銜切,音鑱。與巉通。高也。或作嶄。《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又側銜切,音。流貌。《楚辭·九章》涕漸漸兮。又《廣韻》子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將廉切,音尖。流入也。《書·禹貢》東漸于海。又漬也,濕也。《詩
【细】1. 颗粒小的,与“粗”相对:~沙。~面。~屑。 2.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线。~丝。~眉。~水长流。 3. 精致的:~瓷。~布。~工。~活儿。 4. 声音小:嗓音~。 5. 周密详尽:仔~。精~。~致。~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腻。胆大心~。 6. 微小的:~小。~微。~节。事无巨~。 7. 俭省:他过日子很~。 典
【细】《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音壻。《說文》作。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又《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律】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 2. 约束:~己。 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 5. 姓。 典
【诗】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晚节】◎晚节wǎnjié(1)[integrityinone’slateryears]∶晚年的节操保持晚节(2)[oldage]∶晚年(3)[laststage]∶后期
【晚节】1.晚年。《史记·外戚世家论》:“﹝吕后﹞及晚节色衰爱弛,而戚夫人有宠。”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诗:“晚节渐於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使易地而处,所遇之主不同,则其晚节末路,盖未可知也。”2.末世,一代将终之时。汉邹阳《上书吴王》:“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关,咸阳遂危。”《新唐书·魏元忠传》:“后汉时用事尤甚,晚节卒乱天下。”清戴名世《<四逸园集>序》:“当明之晚节,士大夫争为坛坫以炫声名。”3.晚年的节操。《宋书·良吏传·陆徽》:“年暨知命,亷尚
听说这句诗是份难得的智商考验,要你绞尽脑汁才能看懂。我的智商估计快赶超令狐冲了,还是别考验我了!
也许这位老兄就是个作诗的新手,不太懂诗律,所以借助这句来掩饰自己的笨拙吧!
"渐于诗律细"强调了诗人对诗律的持之以恒的追求。这注重细节上的打磨无疑是对创作的深入思考。只有通过对诗律的严谨把握,诗人才能使每一句诗精确而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晚节渐于诗律细,小姐姐你是不是坑我呀?此句是否在暗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诗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呢?还是你恨不得将细腻的情感用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声调、每一小节都表达出来?得这样的“良言”,诗人们不晕倒才怪!不行不行,老夫为了老年生活质量,还是远离掌声大、深情厚谊多的诗坛吧!
总之,这句诗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诗人晚年的人文关怀和灵魂的升华。他们把握诗律,细腻入微地传递情感,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融合。这句诗也唤起了我们的共鸣,唤醒了我们对于精益求精的追求与探索。
“渐于诗律细”三字言其诗更富于细腻之美。太宗诗简元首,朴实无华,诗律浑然自然,细腻入微,细致入微,追求内涵。一片赞美海不离浚,十分宜长篇扣诗有道。
这句诗-《晚节渐于诗律细》你应该没看过吧?告诉你这分明是唐代大师刘长卿的杰作!这个“晚节”哪?找找“诗律”在哪?嘿嘿,藏在“细”里面呢!真是小心翼翼啊,像偷盗术般巧妙。
晚节渐于诗律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写作课,作文里总是得包含规定的字数啊、诗句啊、格律啊。那时候紧张啊,找不到点子的时候,就在纸上写个“口”,然后复制几遍,眼睛却盯着老师的严厉表情,岂不是“晚节渐于诗律细”?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