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 yuè bái lù chū tuán
【月】1. 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 2. 计时单位:一~。~份。岁~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 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 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白露】áilù[WhiteDew]节气名,每年九月上旬交节
【白露】的露水。《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南朝梁江淹《清思》诗:“白露滋金瑟,清风荡玉琴。”唐韩愈《秋怀》诗之二:“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艾芜《荣归》:“平野刚从叛乱里解脱出来,但危险和袭击,却还同秋风白露一道儿留着。”2.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阳历九月八日前后。《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鴈来。”《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唐孔颖达疏:“谓之白露者,阴气渐重,露浓色白。”清俞樾《茶香室丛钞·白露前雨》:“如雨在白露前一日,得稻一分。”峻青《海啸》:“眼下白露快要到了,麦子再不下
【初】1. 开始时,开始的部分:~始。正月~一。~旬。~稿。~等。~版。~试。~创。~绽。~叶(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夜(a.指进入夜晚不久的时候;b.指新婚第一夜)。 2. 原来的,原来的情况:~衷。和好如~。 3. 姓。 汉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团】1. 圆形:~扇。~脐。 2. 结成球形的东西:汤~。饭~。 3. 把东西揉成球形:~煤球。 4. 会合在一起:~聚。~圆。 5. 工作或活动的集体组织:~体。~伙。集~。 6. 军队的编制单位,营的上一级。 7. 旧时某些地区相当于乡一级的政权机关:~练。~丁。 8. 量词,用于成团的东西:一~槽。 典
【团】《龍龕》音囚。(團)《唐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音搏。《說文》圓也。《班婕妤詩》裁爲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張衡·思賦》志團團以應懸兮,誠心固其如結。又黃團,瓜蔞名。《韓愈·城南聯句》紅皺曬檐瓦,黃團繫門衡。又通作摶。《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小首而長,摶身而鴻。《註》摶徒丸反。圓也。又通作專。《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專而長。《註》專,圓也。徒丸反。《前漢·五行志》蜺再重赤而專。又《宋玉·九辯》意專專之不可化兮。卽團團也。又通作敦。《詩·豳風》有敦瓜苦。《疏》蔓生專專然。音團。又通作顓。
说实话,对于我这样的小白,看到这句诗的第一反应就是:嗯?不太懂。作者是不是太高冷了点?不过看在这句诗如此雅致的份儿上,我就装作很懂装酷地赞一下:哇!这句诗简直是脑洞大开,解读俩字:天才!不过我也太脸皮厚了,不懂还装懂,我也是拜他高我一头。佩服佩服!
“月白露初团”,整首诗如同一个美丽的夜晚的描述。夜晚的月光洒在大地上,犹如一层银白的纱幕;清晨的露水凝结成小小的水滴,宛如一团晶莹剔透的珍珠。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词语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夜晚的美景。
这句诗是温庭筠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其中“月白露初团”一句,描绘了秋天的夜晚。诗人通过用词巧妙地传达了秋天初到的淡淡凉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诗的实际应用也挺广泛的,你想一想,每当你在B站看到一个月亮白皙、青春靓丽的小姐姐素颜现身,评论区肯定要进来一群热情的汉子喊:这可是真正的“月白露初团”呀!总之,这句诗简短精炼,内涵丰富,完全可以成为形容人美的最佳词汇呢!
唉~这个月亮,真是费尽心思呢!我看她是清醒的露水,草遇之情何必惊呢!
从前有一个勇敢的月亮,刚出来的时候,身上穿着一身雪白的衣裳,亮得耀眼呢!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白衣就慢慢的变脏了,变得像露水一样透明了。这句诗就像是在讲这个勇敢的月亮的故事呢!
这首诗让人感到一种冷静而安详的情绪,字里行间散发出淡淡的优雅气息,赏心悦目。可以当作晚上失眠时,放松自己的一个方式。
“月白露初团”唤起了人们内心对纯洁、自然和安静的追求。在喧嚣忙碌的都市中,人们往往迷失了灵魂的根基,顿生迷惘之感。这句诗以简洁而富有内涵的方式,启迪人们回归内心深处,重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