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zhī|zhǐ yǒu|yòu kōng chuáng dí sù qiū
【只】1. 量词:一~鸡。 2. 单独的,极少的:~身。片纸~字。 | 1. 仅仅,惟一:~是(❶仅仅是;❷表示强调限于某个情况或范围;❸但是)。 2. 表示限于某个范围:~顾。~管。~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語已詞也。《詩·鄘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左傳·襄二十七年》諸侯歸晉之德只。又《詩·王風》其樂只且。《箋》言其自樂此而已。又《小雅》樂只君子。《箋》只之言是也。又姓。《正字通》明有只好仁。又《廣韻》《集韻》章移切《韻會》支移切,音支。《廣韻》專辭。又《五音集韻》之日切,音質。本之爾切,無質音,今讀若質,俗音新增。又《韻會小補》章忍切,音軫,引集韻云:只通作軹,莊子大宗師,而奚來爲軹。○按《集韻》軹註,無只通作軹之明文,雖字義相同,實非一字,《韻
【有】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 ◎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典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空床】指独宿的卧具。亦比喻无偶独居。《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牀难独守。”三国魏曹丕《离居赋》:“惟离居之可悲,廓独处於空牀。”晋张华《情诗》之一:“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牀。”宋曾巩《秋夜》诗:“念往不能寐,枕书嗟漏长;平生肺腑交,一诀餘空床。”2.指空的坐具。唐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诗:“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汉
【敌】1.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人。~方。~寇。 2. 指敌人:~后。~情。~酋。~特。轻~。克~制胜。 3. 抵挡:寡不~众。 4. 相当:势均力~。匹~。~手(能力相等的对手)。 5. 仇视:~意。“诸侯~王所忾”。 典
【敌】《集韻》乎刮切,音頢。盡也。(敵)《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狄。《說文》仇也。《書·微子》相爲敵讎。又《爾雅·釋詁》敵,當也。《疏》仇匹相當也。《易·同人》伏戎於莽,敵剛也。《左傳·文六年》敵惠敵怨,不在後嗣。又《爾雅·釋詁》敵,匹也。《博雅》輩也。《玉篇》對也。《禮·曲禮》雖貴賤不敵。又《增韻》拒抵也。《管子·兵法篇》明理而勝敵。又《博雅》上也。《廣韻》主也。
【素秋】1.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汉刘桢《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於水游。”唐杜甫《秋兴》诗之六:“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宋欧阳修《清商怨》词:“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朱德《感事八首用杜甫<秋兴>诗韵·战局时局》:“兴安岭下楚江头,万里烽烟接素秋。”参见“素商”。2.比喻衰老、迟暮。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无老成,厠彼日新。”南朝梁江淹《杂体
诗中的"空床"二字更显其形象与深沉,空虚的床也代表了失去亲人的忧伤和孤独。"素秋"这个意象既是诗人对国家丰收的庆贺,也是对家园和平的盼望。用词含蓄而质朴,情感饱满,这是诗人对家国关切之心的凝聚。能画出清秀、恬静的意境,平淡中透露出真情实感。
只有空床敌素秋,一句简短的诗句,却蕴含了深意。床,代表了人的离去,而素秋,则是秋天的一种美好姿态。这句诗凝练地描绘了一个人独守空床的画面,悄然暗合了人生离别的哀愁。空床,象征着别离与孤独,素秋则昭示着一种静美的承受。作者以简练的文字褒贬了一段温情,传达出了人生离别的感慨。这种质朴优美的表现手法,不禁让人想到古人的感慨之情。
我稀里糊涂的说,喂,你说这句诗你觉得怎样?别告诉我你真的觉得空床敌素秋这种诗有什么与众不同!啊,我怎么觉得这句诗只会让人心生莫名的无力感!
整句诗深度凄凉,意境幽雅,蕴含着诗人寂寞的内心世界,与荒芜的秋景相互交融,达到意境深远的效果。语言上,简明扼要,无一字多余,使得审美效果更为突出。无疑,这是一句精锐之作,能在短短数字间打动人心,令人陷入其中,沉浸于思考生命与命运的境地之中。
这句诗采用了"只有空床敌素秋"的排律,呼应着中秋节满月高挂,人们思亲忧国之情。起首两句"只有空床"揭示出思亲之痛,"敌素秋"则映衬出秋天丰硕的丰收和国家繁荣景象。使用了平仄押韵技巧,声韵既相互对应,又与整体意境相呼应。吟诗人之心情随之泛起,读者感受其中与自身经历相关的情感共鸣。
在这句诗中,诗人以“空床敌素秋”将两个截然不同的景象相连,通过秋天和空床之间的对比,传达了一种独处的寂寥之感。这种巧妙的对比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罢此诗,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与思念,使人为之动容。
诗人以简练的文字描绘出空床和素秋,这两个形容词看似平淡,实则蕴含了深厚的意境。诗人通过一个空床,暗示着主人的离去,又通过秋天的白色,表达出主人的孤独与思念。这种以形写神的手法,将物象与情感融为一体,以极简的方式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令人敬佩。
这句诗的意境苍凉而美好,文字简练而清雅。空床与素秋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宜人的图画。作者以空床为主题,凸显了离别的凄凉和寂寞之意;而以素秋为背景,则彰显了离别后的宁静和静美,使人感叹于离别的伤感之余懂得了秋天的美好与慰藉。这句诗用极少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恢弘而空灵的画面,真正做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