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zhú pī shuāng ěr
【竹批双耳】“竹批耳”。古代《相马经》称良马的双耳为“耳如削竹”、“耳如杨叶”。意谓其双耳外形小而尖削,犹如被斜削的竹筒,或如杨树的叶片。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胡马大宛名,锋稜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仇兆鳌注:“贾思勰《齐民要术》:‘马耳欲小而鋭,犹如斩竹筒。’黄注:批竹,即《马经》‘削筒’。批,削也。卢注:太宗敍十驥,耳根尖鋭,杉竹难方。‘竹批双耳峻’本此。”宋楼钥《题高丽行看子》诗:“竹批双耳风入蹄,霜鬣剪作三花齐。”元周伯琦《天马行应制作》:“昂昂八尺阜且伟,首扬渴乌竹批耳。”渴乌,古代吸水的竹筒
在这句诗中,助词“双”使句子中的“耳”更加突出,突显出竹林生机勃勃、茂密繁盛的景象。用“耳峻”的形容词,更是将竹子的姿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古人的审美情趣,表达了人们对于大自然中自然之美的呼唤和赞美之心。
这句诗充满着意境,寓意丰富。竹子象征着清雅、纯真、坚韧,不畏世俗喧嚣,独立自成。它的形象,恰恰也与古代士人的性格特点相契合。这句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同时也令人回味无穷。
诗歌表达了对竹子单纯而坚强的赞美,通过简洁朴实的用词,传递出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引人深思。
“竹批双耳峻”这句诗,峭拔的笔画似乎直冲云霄,充满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气息。用词精炼,意境深远。
竹批双耳峻,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妖怪的名字。这首诗恍惚间让人感受到了封神演义的气氛,栩栩如生的画面就像是从画卷里走出来的,让人又惊又喜。当然了,这妖怪除了帅,还有一把剑,并且技高一筹,无人可敌。这把剑挥发出来的剑气,简直能把对手的头顶砍断,霸气外露。与之对立的是双耳的形象,萌萌哒的,看起来好像完全相反,却又融洽地融入了整首诗里,构成了独特的平衡感。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搭配,但是,作为一个妖怪,竹批什么事都能做到。
而以竹批双耳峻之句为观,则责通情理而诚实,兼含阳刚之气与深邃之思。描绘双耳峻峭之形如斩竹之刚直,既指斧凿之锋利,又有盖世之志。然而节奏上并未得到妥善的处理,诗中字句之间错落有致,竟显得辞藻之如同生疏。
这首诗句充满了浓浓的画面感,读者一读便仿佛能看见绿意盎然的竹林中,一根根笔直的竹笋顶端冒出,仿佛在直言:“我来了,准备好了吗?”小巧玲珑的它们,不畏艰险,傲视群芳,如此威武的模样让人忍不住想低头臣服,感叹自己的渺小。这样一幅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画面,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这句诗使用了排比手法,通过将“竹批”和“双耳峻”对仗地放在一起,使整句显得更加平衡协调。同时,以“耳峻”描写竹批的形态,呼应了竹批的尖锐形状,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了其坚固和锋利的特点。韵律的运用使诗句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流畅而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