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风 / 古诗十九首

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

韵脚:下平十八尤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yóu bǐng zhú hé bù

何不秉烛游释义

【游】1.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泳。~水。  2. 不固定:~资。~走。~牧。~行。~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击。~弋。~离。~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  3. 河流的一段:上~。中~。下~。  4. 交往,来往:交~。  5. 从容地行走:周~。~历。~逛。~兴(xìng)。~记。~说(shuō)。~山玩水。  6. 姓。

【游】〔古文〕汓《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猷。水名。《水經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游水。又浮行也。《爾雅·釋水》順流而下曰遡游。《詩·秦風》遡游從之。又《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註》游,離宮也。又《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十游,游爲之宗。又《尚書·考靈曜》地有四游,常動而人不知。又玩物適情之意。《禮·少儀》士依於德,游於藝。又閒曠也。《禮·王制》無游民。又自適貌。《詩·小雅》愼爾優游。又枝葉扶疏貌。《詩·鄭風》隰有游龍。《傳》龍紅草也。《箋》游,猶放縱也。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

【秉烛】谓持烛以照明。唐孟浩然《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宋梅尧臣《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何不】◎何不hébù[whynot]为什么不——用反问语气,表示应该或可以你何不大胆试一试

【何不】犹言为什么不。表示反问。《诗·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孟子·尽心上》:“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晋书·惠帝纪》:“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王奉忽起一个不良之心,想道:‘……何不把琼英、琼真暗地兑转,谁人知道?’”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你有算八字的钱,何不给我打酒吃?”

何不秉烛游用户点评
tx
金色的阳光

4. 这句诗有一种探索未知的激情,它让我想起漫画中的冒险家。你可以徒步穿越险恶的森林,困境重重但不放弃,然后又发现原来只是走错路了。哈哈,收获筹码时不时出现的“我是笨蛋”表情是如此珍贵啊!o(≧∇≦o)

2025-09-16 16:27:21
tx
花梦影

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可看出诗人用非凡的以描述自然界的美。海日生残夜,生辉于黑夜中的晨曦,江春入旧年,江水随着春的脚步穿越时空。这样人工地描绘出时间与空间的错综复杂,使得整个意境通透明朗,散发出活力与生命的脉动。展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与对于生命的热爱。

2025-09-16 16:19:04
tx
狼の射手

诗中所描绘的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表现的是作者对于时间与空间所感叹的情感。诗人把大自然的变动,也借以冲击到人类的内心,使得人们对自己的珍惜与问题的追问。江春入旧年,表达出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光沧桑,充满了历史感。这样的描述给人以深思,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嘈杂生活状态的拒绝。

2025-09-16 15:47:03
tx
小猫猫

这句“何不秉烛游”,简单明了,表达了一个想要秉烛游览的情感,真是宛如一位有着浪漫情怀的文人。不过老铁你该不会是想自己秉着蜡烛去旅行吧?

2025-09-16 14:58:58
tx
宁静致远

整首诗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仿佛诗人借夜晚烛光与行走的意象,勾勒出人生的意义和一种美好的追求。

2025-09-16 14:56:50
tx
冷雪飘舞

何不秉烛游,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闲适而愉悦的行走情景。诗人恣意挥洒,将夜晚中的烛光与游走相结合,充分展现了文人雅士的宜居心境。这种场景虽简约,却有一种微妙的谐和之美。

2025-09-16 14:37:58
tx
幸福美满

2. 这句诗引发了我对古代人们的好奇心,他们为了寻求刺激,不怕黑夜和危险。不过,如果我是他们,我会第一个抱着蜡烛在屋里摔跤。毕竟,烛光不够亮的话,就是自作自受的节奏啊!(≧▽≦)

2025-09-16 14:11:53
tx
孤独的小石头

这句诗“何不秉烛游”,运用了古体诗的韵律,语言简练、韵律悠扬,使人耳目一新。文字间似乎带有一丝兴奋的情感,让人不禁想起了夜晚漫步的情景。

2025-09-16 14:04:48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