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qín niǎo 4 zhī bù kěn yù fú
【禽鸟】◎禽鸟qínniǎo[birds]泛指鸟类禽鸟乐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禽鸟知山林之乐。
【禽鸟】鸟兽的通称。或单指鸟类。《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杜预注:“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南朝宋鲍照《游思赋》:“虽燕越之异心,在禽鸟而同戚。”唐杜甫《遣兴》诗之一:“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厌】1. 嫌恶,憎恶:~恶(wù)。讨~。~倦。喜新~旧。不~其详。学而不~。 2. 满足:贪得无~。
【厌】《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饜入聲。《說文》笮也。从厂,聲。《徐曰》笮,鎭也。壓也。一曰伏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將以厭衆。《前漢·杜鄴傳》折衝厭難。《註》厭者,壓也。鎭壓難,使之銷靡也。又《正韻》順從貌。《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又《增韻》禳也,當也。《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游以厭之。又合也。《周禮·春官巾車》王后厭翟。《註》次其羽,使相迫也。又損也。《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註》厭猶損也。又《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不肯】◎不肯bùkěn[willnot;wouldnot]——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不肯】不同意;不接受。《穀梁传·宣公四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唐韩愈《汴州乱》诗之二:“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茅盾《陀螺》:“他的太太有痨病,将来你不是正夫人!干吗你不肯?”
【妪伏】1.鸟类以体孵卵。《礼记·乐记》:“羽者嫗伏,毛者孕鬻。”孔颖达疏:“谓飞鸟之属,皆得体伏而生子也。”2.喻爱恤。唐韦辞《修浯溪记》:“元公(元结)再临道州,有嫗伏活乱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