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平
拼音: dài|dāi gēng|gèng hé shí
【待】1. 等,等候:~到。~旦。拭目以~。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招~。~遇。~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出门,有人来了。 | ◎ 停留,逗留,迟延:你~一会儿再走。 典
【待】《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殆。《說文》竢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又《增韻》遇也。《論語》以季孟之閒待之。又備禦也。《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又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賦》衆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又叶時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又叶徒帝切,音兌。《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又叶杜兮切,音啼。《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衆軍使徑待。路
【更】1. 改变,改换:~正。~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定(改订)。~迭(轮流更换)。~递。~番。~新(旧的除去,新的建起)。~张(调节琴弦,喻变更或改革)。 2. 经历:少(shào )不~事(年龄小,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 3. 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阑。~夫。~鼓。~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 | ◎ 愈加,再:~加。~好。~上一层楼。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何时】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龙城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刘大白《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典
这句诗的后半句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与君绝”的,到底是从啥时候开始我们俩疏远了?这句话简直是单身狗的自嘲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是对特别喜欢的人,也可以理解,拖拉也是一种浪漫呀。
不得不说,这句诗其实很符合当代人的心态。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忙得要死,可是经常发现自己在刷微博一直刷到半夜,吃饭时间总是错过,这时候“更待何时”就成了我的座右铭了。哼,我就是要等到没人刷微博了,没人发新电视剧了,没人更新抖音了,我才开始工作!
以前我总是觉得这句诗是在表达一种忍耐的心态,嘛,不急不火,慢悠悠地等待着更好的时机。但后来突然有一天,我突然领悟到了其中的“更待”的意思其实是:我还得等多久啊!这是在跟我们开玩笑吗?难道就不能有个时间点吗??难道“更待何时”就一定要变成地球上最长的等待时间吗?,等到我脸都皱了,头发都白了,这句诗才能告诉我:“哟,现在是时候了。”
但是,想想又感到了一丝丝的无力与不安。这句诗其实暗示了我们“更待”的时间是未知的,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最好的时机。这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或许我们根本不需要等待什么时机,只要抓紧这一刻,尽力去做就好了。所以,谁还需要依赖一句“更待何时”来懒散下去呢?我们完全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不是吗?
总的来说,这句诗有点玄乎,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在给我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不过,不管怎样,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不少的哲理:我们不能一直等待着最好的时机,而是应该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别再解读成任何借口追剧、刷网了,要记住,生命不等待,更待何时呢?
《古谣》中的“更待何时”揭示了诗人对命运和生活的焦灼无奈,反映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盼。作者将自己置于一个尴尬状况中,无法即刻展现自己的才华而苦苦盼望机会。这句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内心矛盾和焦虑。后世传诵久远的原因就是这句诗中的世情之真实和人伦之唯美。
这首诗好像是在问人类普遍的疑问,不断追问着“更待何时”。哎呀我也是个犹豫不决的人,最让我头疼的就是选择一个好吃的午饭。还是在外卖app上犹豫了半小时后决定吃泡面吧,真是太难了。
宋代文学家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写下了“更待何时”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林则徐以北上戒备为背景,通过“更待何时”表达了离别背后无尽的思念和盼望,使读者的心灵震颤。这句诗使人们感触到了明末清初最激烈的政局变动和身份境遇之不安定。它是对逆境和命运的一种深思熟虑的反思和对未来的热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