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入二十五德
平仄:平 仄 平
拼音: liǎo|le dé|děi|de wú suǒ
【了】1. 明白,知道:明~。一目~然。 2. 完结,结束:完~。~结。 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4.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 1.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2.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了】《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郞鳥切《正韻》盧皎切,聊上聲。《增韻》決也。《廣韻》慧也,曉解也。《後漢·孔融傳》融年十二聰慧。煒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又《宋書·戴法興傳》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得法興使爲之。又訖也,畢也。《晉書·傅毅傳》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杜甫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靑未了。又《揚子·方言》了,快也。秦曰了。又秦吉了,鳥名。《仇池筆記注》似鸚鵡,腦有肉冠,能言笑。
【得】1.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2.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 3. 满意:~意。扬扬自~。 4.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 1. 必须,须要:可~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无所】地方;没有处所。汉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唐韩愈《祭张给事文》:“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郑玄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李固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乔正色无所回橈。”《通典·食货九》:“后魏初至太和钱货无所用也。”明陈文烛《<少室山房笔丛>序》:“大哉孔子!博学
「了无所得」之诗以敏锐之句点明了境界达到了无所期求之妙处,其不着世事,宛似禅宗之心。诗人以心无牵挂为境,以独坐不言话为修炼,透彻地揭示出师于无所求之真道。此诗触动心弦,使人深信,红尘如水,过眼云烟,知足常乐方为上上之事。
用词方面,韵律的简洁也与字词的简单质朴相得益彰。诗人选用的字词没有花哨修饰,而是用平实的汉字来表达观念。这种用词方式使得诗句更加朴实真切,无需花言巧语,直接击中人们内心。
这句诗的意境深邃而超越,通过两个简练的字“了无”来表达了一种无中生有的境界。这种境界仿佛将人们从浮躁的现实中解放出来,使人们顿悟于无欲无求的境地。用这样简单而深远的方式来表达高深的哲理,也是鲁迅先生一贯的作风。
诗中,“了无所得”既可指物质上的得失,亦可指功名利禄。寥寥数言,折射出诗人对功名名利的心境。他抛去俗世之扰,情绪寂然,心无牵挂。纵被风扰窗纸,内心犹然如寒静之室。借以突显其内心洁白净空之态度。
这句“了无所得”凭借简单而有力的表达方式,表明了诗人超脱尘嚣的修炼,倡导心境清净安宁。世俗纷扰,尘埃扑面,拥有于乎一方静室、一份安宁的心态,为生活增添一份宁静。“独坐不言话”,意蕴诗人韵事难消,不愿与人沟通。
综上所述,这句诗言简意赅,充满了鲁迅先生一贯的思想风格。无论是从韵律上的平稳、用词上的质朴,还是意境上的修整高妙,都能看出诗人对于“了无所得”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这是一首简短而精彩的诗作,不愧为鲁迅先生的杰作之一。
「了无所得」一诗妙在其写境无所依托、无所归属。诗曰:“了无所得,心无牵挂。静室纸窗风,独坐不言话。”充分展示了诗人内心于克己、舍欲、守静的风范。以纸窗之风,犹寥寒孤寂也。独坐无言,正寓示诗人坚守寂寞、宁静心态。此以风独,心亦独矣。
「了无所得」以简洁而深远的笔法,表达了诗人舍弃俗世利欲、超脱世间杂念的情致。不趋利避害,无所谓得失。身处静室,沐浴风雪。诗人穷尽一生阅遍沧海,皆为获得一份心安祥和的慰藉。“独坐不言话”,正隐示其心境深远,知人心之难觅,追求“无言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