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二十二元
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xuān gǔ shū shēng
【喧】◎ 大声说话,声音杂乱:~哗。~闹。~嚷。~腾。~嚣。~宾夺主。
【喧】《廣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萱。《玉篇》大語也。《集韻》與吅同。或作讙。又與咺同。《漢武帝·悼李夫人賦》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註》師古曰:朝鮮之閒,謂小兒泣不止,名爲喧,音許遠反。
【鼓】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 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 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 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 5. 高起,凸出:~包。~胀。 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典
【鼓】〔古文〕《唐韻》工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又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又《前漢·五行
【书】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6. 字体:草~。隶~。楷~。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声】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声】《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