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一東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仄 平
拼音: nán|nā cài tōng guī|xié běi|bèi bǎi nián
【南】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 2. 姓。 | ◎ 〔~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南】〔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又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又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又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又《翻譯名義》合掌作禮
【菜】1. 供作副食品的植物:~市。白~。菠~。野~。蔬~。面有~色。 2. 主食以外的食品:~牛。~畜。~肴。~谱。名~。
【菜】《唐韻》《集韻》倉代切,音縩。《說文》草之可食者。《增韻》蔬也。《禮·月令》仲秋,趣民務畜菜。《儀禮·士昏禮》婦入三月乃奠菜。《靈樞經》五菜: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又《禮·王制》民無菜色。《註》食菜之饑色。又七計切。《東方朔·七諫》西施媞媞而不得見兮,嫫母勃屑而日侍。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蟲不知徒乎葵菜。又《韻會》與采通。《漢孔耽》躬菜蔆蕅。
【通】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 2.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 3.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 4.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 5.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 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通】〔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又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道之也。又凡人往來交好
【鲑】◎ 鱼名,身体大,略呈纺锤形,鳞细而圆,种类很多。 | ◎ 古书上指鱼类的菜肴。
【鲑】《廣韻》古攜切《集韻》涓畦切,音圭。魚名。《山海經》敦薨之山,其中多赤鮭。《註》今名鯸鮐爲鮭魚。《雷公炮炙論》鮭魚插樹,立使枯乾。一名魚,一名嗔魚。日華子謂之鰗魚,今謂之河豚。《論衡》鮭肝死人。又《廣韻》《集韻》戸佳切,音鞵。吳人謂魚菜總稱。《世說》庾杲之淸貧,每食三韭。任昉戲之曰:誰謂庾郞貧,每食鮭菜,常有二十七種。又《廣韻》苦圭切《集韻》頃畦切,音睽。複姓。《後漢·牟融傳》代鮭陽鴻爲大司農。《註》鮭陽,姓也。又《集韻》烏媧切,音蛙。鮭蠪,神名。《莊子·達生篇》倍阿鮭蠪。《註》倍阿,神名也。鮭蠪,狀如小
【北】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 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 ◎ 古同“背”,违背,违反。
【北】〔古文〕《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又《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百年】◎百年bǎinián(1)[inacentury;centenary;centennial;ahundredyears]∶指很多年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大计(2)[lifetime]∶指人的一生;一辈子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百年】1.指人寿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陈澔集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汉徐干《中论·夭寿》:“颜渊时有百年之人,今寧復知其姓名也?”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宋陈亮《祭林圣材文》:“胡不百年,终此大数!”《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宣赞随了叔叔,与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2.指器物寿命长,经久耐用。《周礼·考工记·函人》:“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3.指百岁的人。《尚书大传》卷一:“见诸侯问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