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街西居三首

兀兀复行行——街西居三首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wū wū fù háng|xíng

兀兀复行行释义

【兀兀】◎兀兀wùwù(1)[motionless]∶不动的样子他兀兀地看看我(2)[diligent]∶勤奋刻苦的样子(3)[dazed]∶昏沉的样子漢

【兀兀】1.高耸貌。唐杨乘《南徐春日怀古》诗:“兴亡山兀兀,今古水浑浑。”元李庭《咸阳怀古》诗:“连鸡势尽霸图新,兀兀宫墙压渭滨。”明朱权《荆钗记·参相》:“巍巍驾海紫金梁,兀兀擎天碧玉柱。”清孙枝蔚《邗上酬赠施尚白督学二十韵》:“冻月娟娟白,高云兀兀垂。”2.光秃貌。宋沉辽《次韵酬李正甫对雪》:“半积轩砌发幽层,枯树兀兀愁饥鹰。”3.孤独貌。唐卢延让《冬除夜书情》诗:“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明李东阳《中元谒陵遇雨》诗之十七:“兀兀中流坐,茫茫何处津。”清龚自珍《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诗:“城南省客夜兀兀

【复】1. 回去,返:反~。往~。  2. 回答,回报:~命。~信。~仇。  3. 还原,使如前:~旧。~婚。~职。光~。~辟。  4. 再,重来:~习。~诊。~审。~现。~议。  5. 许多的,不是单一的:重(chóng)~。繁~。~杂。~姓。

【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

【行】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3. 步行的阵列。  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6. 行业:同~。各~各业。  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 1.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2.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3.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4. 从事:进~。  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6. 足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

兀兀复行行用户点评
up